[其他]一种螺旋传动停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87211327 | 申请日: | 198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13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邵昌林;王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昌林;王素珍 |
主分类号: | F16H29/20 | 分类号: | F16H2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詹宝 |
地址: | 上海市中华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传动 停留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为匀速旋转,输出为变速旋转的螺旋传动机构,属于机械传动装置技术领域。
在机械中有一种可将匀速旋转运动变为变速旋转运动的传动机构,在机械学上称之为停留机构。这类停留机构在自动化机械中应用尤为普遍。典型的机构有非圆齿轮传动和凸轮——斜齿轮停留机构。在《机构和机械控制装置》(N.P.契罗尼斯原著)一书中公开了一种凸轮——斜齿轮停留机构,这种机构输入为匀速旋转运动,通过斜齿轮带动中间轮,在输入轴上有一圆周凸轮,通过滑块使中间轮在转动的同时沿轴向左、右移动,斜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又作轴向移动,从动轮就能产生加速、减速或停留等运动。这种机构的缺点是机构的体积较大,变速范围较小。另外,齿轮啮合是线接触,斜齿轮作轴向移动时磨损严重,同时传动效率也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留机构,它不仅体积小,而且变速范围大,能够实现加速、减速、停留和倒转等运动,同时具有传动效率高和磨损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是将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各轴同心叠套或并列,使它们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各轴之间通过螺旋槽和螺旋键传递运动。在起变速作用的中间轴——调速轴外圆开有各点螺旋升角不等的螺旋槽,在不等螺旋升角螺旋槽中嵌有滚子,当调速轴作匀速旋转时,嵌在槽中的滚子相对于调速轴作轴向变速运动。考虑到滚子的受力应以轴向力为主,所以调速轴的螺旋升角左旋或右旋均小于45°。如果将滚子固定,那么在传动过程中调速轴就作轴向变速运动,再通过一对螺旋槽和螺旋键的配合,就可在输出轴得到加速,减速,停留或倒转等变速旋转。中间轴和输出轴的螺旋槽的功能是将调速轴的轴向移动转变为转动;而输入轴的螺旋槽则是给调速轴提供一个轴向推力,以减少滚子对槽的摩擦阻力。因此,螺旋槽均为等螺旋角螺旋槽,螺旋角左旋或右旋均为0~45°。调速轴外圆的各点螺旋升角不等的螺旋槽,根据需要,可以是开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对于开式螺旋槽,反行程时输入轴必须反转;对于封闭式螺旋槽则可自行往复循环。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现在普遍使用一种等角圆锥铣刀,这种铣刀的刀体呈圆锥形,刀刃呈螺旋状,且刀刃各点的螺旋角相等,反过来也就是说刀刃的各点导程不等,尖端导程小,根部导程大。加工这种铣刀一般是用铣床铣出刀刃,而铣床的进刀量一般是匀速的,这就要求被加工的圆锥铣刀的毛坯旋转速度是变速的,导程小的部位旋转快,导程大的部位旋转慢。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这个变速旋转的问题。
如附图1所示,实施例一是一种并列式结构。它由输入轴1,输出轴9和作为中间轴的调速轴4构成。输入轴1为套筒式,其内圆开有等角螺旋槽3,输出轴9为套筒式,其内圆开有等角螺旋槽8,调速轴4的左右端各有螺旋键7、2分别与输出轴9或输入轴1的等角螺旋槽8、3相配合,调速轴4的外圆开有各点螺旋升角不等的螺旋槽5,在螺旋槽5中嵌有一个与机架相连的滚子6。当输入轴1匀速转动时,通过螺旋键2和螺旋槽3的配合使调速轴4上受到一个轴向力,由于滚子6的阻挡以及调速轴4上的螺旋升角小于螺旋槽3的螺旋升角,因此调速轴4的轴向移动服从调速轴4外圆不等角螺旋槽5的导程,这时的螺旋槽3只是通过螺旋键2向调速轴4提供一个扭矩,同时,螺旋槽也向调速轴4提供一定的轴向推力,以减少滚子6对槽的摩擦阻力。螺旋槽与螺旋键是以提供扭矩为主,故螺旋槽的螺旋升角较大,即螺旋角较小,螺旋角左旋或右旋,一般在0~45°。调速轴4在旋转的同时又作轴向移动,如果调速轴4某点的螺旋升角与输出轴9内圆的螺旋槽升角相等,则输出轴9不动;如果调速轴4的升角大于输出轴9的升角,输出轴9倒转;如果调速轴4的升角小于输出轴9的升角,输出轴9则正转。通过调速轴4螺旋升角的连续变化,实现输出轴9的变速旋转。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传动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在结构上各有不同,以适用于不同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昌林;王素珍,未经邵昌林;王素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XF-1型料位信号发讯器
- 下一篇:拆装式家具松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