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红碎茶发酵叶搅拌解块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11948 | 申请日: | 198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194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朝赐;张文文;陈学良;梁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2C4/20 | 分类号: | B02C4/20;B02C19/12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振梅 |
地址: |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碎茶 发酵 搅拌 新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改进红碎茶发酵叶搅拌、解块的装置。
在国际茶叶市场上,90%是红碎茶。红碎茶品质决定它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品质的好坏发酵过程是重要环节,不同的发酵形式和解块搅拌的方法,品质也就不一样。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印度,红碎茶的发酵形式是发酵筒,1转/5分,发酵时间为60~65分钟,发酵过程没有专门的搅拌解块装置。红碎茶品质居世界第一的肯尼亚,普遍采用发酵车通风发酵,叶层厚为20~25cm,每分钟用活动式输送带解块器翻叶一次,因叶层厚,叶温上高下低,发酵不理想。也有采用发酵机发酵,但品质不及发酵车(因内含青片)。斯里兰卡的红碎茶发酵形式采用发酵台,台上放长102.5cm,宽97cm,高4.5cm的木框,木框内装满茶叶(20kg/框),发酵过程也没有专门的解块搅拌设备。
在我国,生产红碎茶的厂家大多采用发酵车进行发酵(也有用发酵盘、发酵箱、发酵机、发酵床),有些直接把揉切叶放入发酵车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用木棒不断搅拌,一般每个劳动力管2个发酵车。这种发酵搅拌解块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功效低,劳动强度大,团块茶多,发酵不均匀。如年产350多吨红碎茶的广西百色茶场,发酵车间每班十多人,其中专职搅拌解块就需六个强劳动力担任。但初烘毛茶团块茶占30%以上,有些团块直径达2公分。由于搅拌不均匀,团块茶多,搅拌不到之处和团块内部的发酵叶因缺氧而发酵不足,青片茶多,造成叶底花杂。在干燥过程中,团块茶易造成外干内湿的现象,团块内部由于高温高湿,造成味淡、色暗,产生闷气。未足干的小团块茶在贮藏阶段极易霉变,从而使茶叶品质降低。另外,团块茶要进行解决、复烘、筛分,既耗能源又花工费时。
贵州省湄潭茶科所设计并在双流茶场、湄潭茶场使用的筒状解块器,其结构是由筒体、转轴、刀片、电机组成。筒内安装转轴、转轴上焊接不同排列的刀片,工作时发酵叶从解块器的进茶口进入,经过高速旋转的刀片,达到解块松散的目的。广西百色茶场用仿制该解块器的样机进行生产性试验,团块茶含量较不用解块器的常规生产减少约50%。但这种方法有不足之处:(1)解块器固定在一个位置,在发酵过程中不能随意搅拌解块;(2)工作时需将发酵叶抬到解块器上方进茶口,工作不方便而且劳动强度大;(3)解块效果也达不到生产上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碎茶生产上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的搅拌、解块新装置。该实用新型的构造由搅拌解块棒(1),传动联接装置(2),电动机(3)三个部分组成(见附图1),下面对该实用新型构造的各部分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手提式红碎茶发酵搅拌解块器示意图。
图2是配用双齿式棒齿的棒轴示意图。
图3是配用整体式棒齿的棒轴示意图。
图4是双齿式棒齿示意图。a是棒齿轴向剖面图,b是棒齿正视图,c是棒齿截面图。
图5是整体式棒齿示意图。
图6是固定式电动机的红碎茶发酵搅拌解块器示意图
图7是配用整体式棒齿的搅拌解块棒示意图。
图8是配用双齿式棒齿的搅拌解块棒示意图。
一、搅拌解块棒:由棒轴、棒齿组成,棒齿套在棒轴上,用固定螺钉或固定螺帽固定。
1.棒轴:见附图2、3。棒轴材料用不锈钢,套棒齿部分截面呈三角形或方形,棒轴长15~50cm,其中套棒齿部分长10~40cm。
2.棒齿:棒齿有双齿式和整体式两种,(见附图4、5)双齿式用反牙螺帽固定在棒轴上,整体式用两枚螺钉固定在棒轴上。材料用不锈钢或铜、无毒硬型塑料、合金。
从组装好的搅拌解块棒端部向棒轴根部看,各齿在棒轴的四周呈“+”字形排成四行,相邻两行中任一行的一个齿与在另一行中和它最接近的两个齿之间呈“品”字形排列。每行5~20齿,齿长1~10cm,同行齿间距离2cm。齿形可以是多种形状,但以园锥形最佳。
二、传动联接装置:有两种,一种是搅拌解块棒直接与电动机的轴芯联接〔见附图1中的(2)〕,另一种是通过软传动轴把搅拌解块棒与电动机联接,一个电动机可以带动多个搅拌解块棒〔见附图6,图中(1)为搅拌解块棒、(9)为软传动轴、(10)为电动机〕。
传动联接装置的联接方法是:棒轴和电动机的轴芯分别套接在传动联接装置上,两者各自用螺钉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气敏开关
- 下一篇:喷油嘴内孔无心磨削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