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迈步式多能装载机无效
申请号: | 87212109 | 申请日: | 198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10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阁 |
主分类号: | E21F13/02 | 分类号: | E21F13/02 |
代理公司: | 双鸭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坚,张亚力 |
地址: | 黑龙江省双***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迈步 多能 装载 | ||
本实用新型属矿井巷道装载设备。
目前我国矿井巷道掘进、多采用钻爆法。在排渣作业中,采用装岩机装岩(煤)矿车运输有的采用装岩机同转载机配套或同运输机配套完成这一工序。目前在装岩(煤)和转载工序中最普遍使用的装岩(煤)机有耙斗式装岩机、铲斗后卸式装岩机、侧卸式装岩机、蟹爪式装岩机和立爪式装岩机。但是国内能在4~10平方米小、中断面单轨巷道、上下山巷道和采区半煤岩巷道中作业的,只有耙斗式、铲斗后卸式和立爪式装岩机。后配套转载设备有皮带式、斗车式转载机和梭车;上述的装岩机和转载机,虽然能适于4~10平方米小、中断面掘进作业,但在作业时只能几台单机配套作业,环节多、事故率高、可靠性差、而且还具有局限性。多数不配转载机,人工推车调空重车,机械化成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目前国内还没有装岩、转载合一的联合装载机。国内外专家都在研究多能联合机。英国珀拉德扭力有限公司(Perard Toraue Tehsion Limited)研制的TDR6L遂道掘进系统,是由钻孔机构、铲装机构、机体、液压泵站、刮板转载机部分、行走传动部分和操作系统组成。由于该机的铲斗臂其尾部支座支撑在横梁上,铲臂的伸缩、起抬及左右摆动的幅度大,在作业时需占据很大空间,左右移动很不方便。行走传动部分复杂,其循环元环链常和齿轨发生跳链事故。转载机的槽体是钢性联接使动作不灵活,动力传动直接由电机通过减速机传动,增大了机器体积,机身长达50米,宽和高2、40米。因此该机体积大,只能适应于12平方米以上大断面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4~10平方米小、中断面的岩石巷道、煤巷、半煤巷道作业提供一种能完成装岩(煤),转载装车两项任务的多能装载机,以解决其彻底机械化装岩(煤)及后配套转载问题,提高装载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为小、中断面上、下山巷道掘进作业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装载机。
本实用新型之迈步式多能装载机,包括主机部分、转载机部分、液压动力传动及操纵部分、锚固装置部分,电气部分。
主机部分如图1〔1〕所示,它包括图2~图8所示的:铲装机构〔27〕、支架〔14〕、机体〔30〕;装在机体上的分轴箱〔34〕、防爆电机〔49〕、防爆开关〔60〕、无火花信号装置〔61〕、主机锚固装置座〔50〕、主机锚固装置〔51〕(图示已卸去)、油箱〔18〕、操作系统〔13〕;两台装在分轴箱〔34〕上的油泵〔33〕、〔35〕;液压管路系统〔19〕;把主机和转载机连接在一起的导向装置〔12〕;一端铰接在转载机的连接侧板〔16〕另一端铰接在机体〔30〕上的迈步推进缸〔41〕;四组连接装置〔37〕。其中,支架〔14〕的结构如下:前π型梁〔29〕和后π型梁〔32〕分别被铰接在一对连接梁〔71〕的两端构成了框型支架体,四个支腿〔20〕分别装在二π型梁〔29〕、〔32〕两端的四个空心支腿座内;四个支腿油缸〔21〕分别装在四个支腿〔20〕内,其一端并和相应的π型梁〔29〕、〔32〕铰接,驱动四个支腿伸缩;支腿下端和支腿脚〔22〕铰接,支架〔14〕就支撑在四个支腿上;两个转载机侧移油缸〔28〕、〔31〕一端和机体〔30〕另一端和支架〔14〕分别构成连接,其中一支油缸装在后π型梁〔32〕的横梁内;两根导向座支撑臂〔44〕装在前π型梁〔29〕的上横梁方型管状腔内,而装在导向座支撑臂〔44〕内并与其连接的支撑臂伸缩缸〔45〕的另一端铰接在前π型梁〔29〕上,可分别推动两导向座支撑臂〔44〕向外伸出或缩回(见图5)。支架〔14〕骑在机体〔30〕上,见图5,其二π型梁〔29〕、〔32〕的二上横梁分别置于两对与机体连接的连接装置〔37〕中,与机体构成悬挂式连接;支架〔14〕和机体〔30〕借助转载机侧移缸〔28〕、〔31〕相对移动。主机的铲装机构〔27〕有主、副两组,除主、副铲斗宽度不同外,其他组件完全相同。现以主铲装机构说明其结构。它由铰接在铲斗座〔6〕一侧的主铲斗〔4〕;一端铲接于铲斗座〔6〕一端铰接在主铲斗〔4〕上的翻斗缸〔5〕;下端与铲斗座〔6〕铰接,上端与转臂〔10〕铰接的小臂〔8〕;一端和铲斗座〔6〕铰接上端与转臂〔10〕铰接的拉斗缸〔7〕;升斗缸〔9〕;铰接在铲斗推进杆〔11〕上的转臂〔10〕;两端与〔11〕和〔10〕分别铰接的侧摆缸〔26〕;装在导向座〔17〕方管状腔内并构成滑动连接的铲斗推进杆〔11〕;装于铲斗推进杆〔11〕内并与其连接而后端铰接在导向座〔17〕后端的铲斗推进缸〔72〕;导向座〔17〕构成。主、副铲装机构分别借助于各自的导向座装在支架〔14〕的两侧,见图11,即导向座〔17〕的后端与支架〔14〕的连接梁〔71〕铰接在与连接梁〔71〕连接的直销轴〔47〕上,其前端与支架的导向座支撑臂〔44〕成活动连接(见图5),支撑着铲装机构。转载机如图1〔2〕所示,包括如图2~图14所示的:转载机尾〔3〕、导向侧板〔15〕(两对4片)、推进缸连接侧板〔16〕(2片)、封底溜槽〔46〕(数节)、它们互相钢性连接构成的前段主槽体;一对活节侧板〔52〕和短节封底溜槽〔46〕钢性连接构成的活节槽体(共两节);弯槽侧板〔54〕、凹弯溜槽〔62〕、凸弯溜槽〔63〕、凸弯侧板〔59〕、过桥侧板〔66〕、普型溜槽〔70〕互相钢性连接成的转载机过桥槽体;连接主槽体、活节槽体、转载机过桥槽体的连接销〔53〕;固定在过桥槽体末端的机头〔69〕;机头传动箱〔68〕;斜桥支架〔55〕;过桥支架〔67〕;刮板链〔23〕及转载机锚固装置座〔58〕。整个过桥槽体是固定在斜桥支架〔55〕和过桥支架〔67〕上的,过桥支架为龙门式,跨过矿车轨道,其二支腿下端的两组滚轮支撑在矿车轨道两侧的辅助轨道上,矿车可通过桥支架进入转载机过桥槽体的下方等候装车。如图12~图14所示,取消原斜桥支架〔55〕,以骑溜子支架〔74〕取代原过桥支架〔67〕,加一导料斗〔76〕,用连接杆〔75〕将其与骑溜子支架〔74〕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以刮板运输机〔73〕为运输机的转载形式。主机和转载机的连接关系如下:见图4主机的机体〔30〕座在转载机前段主槽体的导向侧板〔15〕的导轨面上,两固定在机体两端的两对导向装置〔12〕上的垫铁〔43〕垫在机体和导轨面间,其下端之滚轮〔42〕托在导向侧板〔15〕的导轨下导向面上,从而使主机与转载机前段主槽体只能相对滑动,不能上下或左右相对运动,又,一对迈步推进缸〔41〕装在机体〔30〕两侧下方的空腔内,活赛杆端与前段主槽体的推进缸连接侧板〔16〕上的耳子〔38〕铰接,后端与机体〔30〕后端铰接,可推动主机或转载机前后相对移动。锚固装置如图7~图8所示(已诉除,以假想线划出),有主机锚固装置〔51〕,转载机锚固装置〔57〕。它们由可伸缩横梁〔64〕,装于可伸缩横梁内的横梁伸缩油缸〔65〕及固定在可伸缩横梁〔64〕两端的两组支柱〔56〕组成。需要时,将二组锚固装置的二可伸缩横梁〔64〕分别装入主机锚固装置座〔50〕和转载机锚固装置座〔58〕内,再将两组(四根)支柱〔56〕分别固定在可伸缩横梁的两端即可。液压系统如图15所示,它由油箱〔77〕;粗滤器〔78〕、〔79〕;电机〔80〕;主泵〔81〕;双取泵〔82〕;压力表〔83〕(3块);益流伐〔84〕;精滤器〔85〕;截止伐〔86〕(2个);减压伐〔87〕;分流伐〔88〕;换向伐〔89〕;过载伐〔90〕;转载机驱动马达〔91〕(两台);主铲斗推进缸〔92〕;主铲斗升斗缸〔93〕;主铲斗拉斗缸〔94〕;主铲斗翻斗缸〔95〕;主铲斗侧摆缸〔96〕;主铲斗导向座支撑臂伸缩缸〔97〕;转载机前侧移缸〔98〕;副铲斗推进缸〔99〕;副铲斗升斗缸〔100〕;副铲斗拉斗缸〔101〕;副铲斗翻斗缸〔102〕;副铲斗侧摆缸〔103〕;副铲斗导向座支撑臂伸缩缸〔104〕;转载机后侧移缸〔105〕;左前支腿缸〔106〕左后支腿缸〔107〕;右前支腿缸〔108〕;右后支腿缸〔109〕;主铲斗控制伐组〔110〕;副铲斗控制伐组〔111〕;支腿缸分组并联变换伐〔112〕;迈步推进缸〔113〕、〔114〕;主机锚固装置横梁伸缩缸〔115〕;主机锚固支柱油缸〔116〕、〔117〕;转载机锚固装置横梁伸缩缸〔118〕;转载机锚固支柱缸〔119〕、〔120〕马达控制伐组〔121〕;伐组〔122〕;过载伐〔123〕(10个);液控单向伐〔124〕(9个);过载伐〔125〕组成。主泵〔81〕专供两台油马达〔91〕压力油,驱动马达工作,马达换向由伐〔89〕控制。当转载机停止工作,关闭马达油路中的截止伐;打开分流伐油路的截止伐,可通过分流伐〔88〕向支腿式液压凿岩机提供压力油、双联油泵〔82〕为26个各项执行油缸供压力油。主铲斗的5个执行油缸及相应的支撑臂伸缩缸由伐组〔110〕中相应的6个换向伐(〔110~1〕~〔110~6〕)控制;副铲斗的5个执行油缸及其支撑臂伸缩缸,由伐组〔110〕中的相应6个换向 伐(〔111~1〕~〔111~6〕)控制。两个转载机侧移缸〔98〕、〔105〕分别由伐组〔110〕、〔111〕中的一个换向伐控制,以满足该二缸需要同步时达到同步。4个支腿油缸〔106〕、〔107〕、〔108〕、〔109〕并联成两组,分别由〔110~8〕、〔111~8〕控制,可实现两组缸同步运行或每组单运行,4缸并联分组可以通过伐〔112〕进行变换,以此调解主机机体的水平或向某一方向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阁,未经王永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化电磁铁
- 下一篇:室内型电视天线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