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动碳弧气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12217 | 申请日: | 1987-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2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制冷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苏州服务部 | 代理人: | 朱建民 |
地址: | 江苏苏州市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碳弧气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碳弧切割装置,特别是碳棒自动送进的碳弧气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进行碳弧气刨及碳弧空气切割工作时,均采用手持式碳弧气刨枪。在“焊工手册”(手工焊接与切割部分,由焊工手册编写小组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75年3月北京第一版)P294中,公开了一种圆周送风式气刨枪,它由喷嘴螺帽,分瓣弹性夹头,嘴头体,绝缘帽,导电通气管,气管接头,电缆接头以及绝缘伐,自动开关所组成。该气刨枪的分瓣弹性夹头有多种规格,可与不同直径的碳棒相适应。采用这种气刨枪进行气刨作业时,压缩空气经过分瓣弹性夹头上的方形出风槽沿碳棒吹出后,将熔渣从槽的两侧吹出而不会堆积在刨槽的前端,便于看清刨削方向,同时也使碳棒得到冷却。在气刨作业过程中,碳棒不断地被烧损,需要不断调整碳棒伸出长度及更换碳棒,保证正常作业,这样就必须经常停止刨削操作。为了使电弧稳定和获得均匀的刨削速度,操作人员不仅要控制好气刨枪向前推进的速度,又要控制好碳棒的送进速度。既不能使电弧过长使操作不稳定,甚至熄弧;又不能使电弧太短,以至碳棒头部碰到工件而发生短路使电弧熄灭,造成“夹碳”缺陷。这种人工的碳棒送进方式,往往不易达到速度均匀的目的,不仅更换碳棒时要中断刨削作业;而且在作业过程中,要不断调整碳棒与工件的距离,会使气刨或切割的轨迹不直不圆滑,还易刨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出一种能够自动送进碳棒的碳弧气刨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下述技术措施。在碳弧气刨装置的本体上,除了应当布置的空气通道接口和碳棒插入口外,还设置了一对圆柱状的滚轮,这对滚轮互相对称地布置在碳棒的下方,而且与碳棒紧密接触。在碳棒的下方的滚轮为碳棒送进轮,它直接安装在微型马达的主轴上,该微型马达也安装在碳弧气刨装置的本体上。在碳棒上方与碳棒送进轮对称位置上的滚轮为压紧轮,该压紧轮安装在压紧支架内,压紧支架通过弹簧与压紧帽相连接,该压紧帽是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本体相对固定。压紧帽,压紧弹簧,压紧支架及轮轴,压紧轮组成一个压紧机构。调整压紧帽的相对位置就可以通过弹簧及压紧支架来调整压紧轮对碳棒的压紧夹持程度。当接通微型马达的动力源时,马达就会直接带动碳棒送进轮旋转,由于碳棒已被上述一对滚轮所压紧夹持,故碳棒压进轮的转动就会带动碳棒不断向前伸出,获得均匀的碳棒送进速度,碳棒与工作表面的距离也可保证不变。
为了将碳棒更有效地夹持避免打滑,两个滚轮均可以用耐油橡胶制成;也可以在圆柱状滚轮的侧面即与碳棒接触部分制成凹圆形,两滚轮对合后所形成的圆截面应当与碳棒的截面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上,可以设置手柄,成为手持式碳棒自动送进的碳弧气刨装置。也可以设置开口圆孔型的夹紧固定部件,极其方便地将装置固定在气割机或焊接机上,而且碳棒伸出方向及碳棒与工件平面初始距离大小可调。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微型马达可以是以气体为动力源的气马达,也可以是以电力为动力源的饲服电机,驱动微电池等。转速仅1-5转/分。
采用本实用新型来进行刨削作业时,操作人员只要在作业开始时调整好碳棒的角度位置及碳棒与工件平面的距离就行了。进行作业时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刨削行进速度上而不必随时调整碳棒与工件平面的距离,也不必顾及碳棒送进速度,劳动强度得以减轻。碳棒自动送进,避免了由于电弧过长或过短所引起的缺陷,提高了诸如清根,坡口加工,切割之类的刨削质量。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气割机或焊接机上之后,就可以实现气刨和碳棒空气切割的自动化,扩大了气割机的切割范围,除对焊缝进行清根及刨削外,还可以切割不锈钢,可以对厚钢板加工J型焊接坡口,还可以到人工无法到达的狭小地方去进行刨削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碳弧气刨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为导电嘴;2为导向导电衬套;3为本体;4为碳棒送进轮;5为压紧轮;6为压紧支架;7为轮轴;8为压紧弹簧;9为压紧帽;10为微型马达;11为气阀;12为夹紧固定部件;13为电缆接头座;14为进气阀;15为碳棒。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制冷设备厂,未经苏州制冷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粉机的自动喂料装置
- 下一篇:旋液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