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点顺序润滑泵无效
申请号: | 87212360 | 申请日: | 198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36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萍 |
主分类号: | F16N13/22 | 分类号: | F16N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顺序 润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送装置技术领域。
在行列式制瓶机生产过程中,需对机器的气缸、气阀、轴承、传动机构等进行注油润滑。过去通常采用重力自然润滑,但油量不能调节,浪费油,又不能显示故障,现已基本淘汰。真空滴油式注油器能自动定时地注油,但润滑点受到工艺制造限制(每台最多36个),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八十年代新引进的林肯自动集中润滑系统,也能自动、定时地注油,润滑点可达几百个(可参看轻工业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玻璃机械设备》一书P362)。但林肯系统与真空滴油式注油器一样,每个润滑点须用一只喷油器或注油泵注油。随着润滑点的增加,喷油器或注油泵数也增加,不仅造成体积大,而且成本高,维修费用高。林肯系统还另需压缩空气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是要克服每个润滑点须用一只注油泵的缺陷,使机器成本大大降低,且结构简单,维修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置一个分配器,分配器可根据需要分为若干层,分配器主要由分配轴和壳体组成。分配轴表面开有流道,分配器壳体上有一进油孔和若干个出油孔。分配轴在壳体内旋转时,注油泵打出的油,从壳体上进油孔流入分配轴的环槽,再经过与此相通的分配槽,分别顺序从每个出油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付诸实施,可以大大减少注油泵的数量;分配器壳体上每层开有20~30个出油孔,也就是说一只注油泵可为20~30个润滑点注油,比林肯系统、真空滴油式注油器节省注油泵95%以上;体积减小;结构简化;维修费用低;整个机器的成本只是林肯系统与真空滴油式注油器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供油频次上较林肯系统和真空滴油式注油器更为改善,变原来那种供油频次稀、每次注油量大的方式为供油频次密、每次注油量小的方式,从而使得各摩擦付能得到均匀充分地润滑,节省了润滑油。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
图1是多点顺序润滑泵
1——减速箱
2——分配器
3——注油泵
图2是分配器简图
4——分配轴 8——出油孔
5——环 槽 9——进油孔
6——分配槽
7——壳 体
附图说明
图1说明
减速箱(1)为双输出减速系统,一路到分配器(2),一路到注油泵(3)。分配器(2)与注油泵(3)之间的运动有着固定不变的传动比,其传动比数值为分配器(2)上每层注油点的个数。
图2说明
分配轴(4)上环槽(5)与分配槽(6)相通。壳体(7)上有一进油孔(9),另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油孔(8)。进油孔(9)与环槽(5)在同一截面上;出油孔(8)与分配槽(6)末端在同一截面上。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当注油泵(3)上的柱塞往复运动24次,分配器(2)上的分配轴(4)旋转一圈,所以我们将分配轴(4)与推动注油泵(3)上柱塞的凸轮轴之传动比定为1:24。
分配器壳体(7)上径向均匀分布了24个出油孔(8),并由一只注油泵(3)单独供油。注油泵(3)压出的油经过分配器壳体(7)上的进油孔(9),进入分配轴(4)上的环槽(5)内,再由分配槽(6)把来自一只注油泵(3)的润滑油顺序分配到24个出油孔(8)中去,并且周而复始下去。
注油泵(3)上有一只单向阀,分配器(2)的出油孔(8)上也有一只单向阀,因此工作时油不能回流。注油泵(3)上的柱塞作直线往复运动(一次吸油运动,一次压油运动),分配器(2)的设计保证了注油泵(3)在压油运动的全过程中,分配轴(4)上的分配槽(6)与壳体(7)上相应的出油孔(8)是相通的。但在注油泵(3)吸油运动的起始和终了这一段过程中,由于两只单向阀的作用,分配槽(6)与出油孔(8)虽然仍未完全关闭,但不影响工作。
油路上装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压力表可显示24条流道中的任一润滑点的瞬时工作压力,一旦油路堵塞,压力升高,还可报警。
如果在本实施例中,把分配器(2)增高,在工艺许可范围内做上n层,每层24个注油点,也就是用n只注油泵得到了n×24个注油点。
本实用新型的多点顺序润滑泵,还可推广到其它需要自动带压润滑的机器中使用,而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萍,未经吴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压力跟踪参比电极装置
- 下一篇:电磁线圈驱动的物料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