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塔吊行程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2746 | 申请日: | 1987-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7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纪保罗;刘万礼;王大科;蒋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都县石河建筑安装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3/62 | 分类号: | B66C23/62;B66C13/18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曹威平 |
地址: |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吊 行程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车,起重机提升高度的控制设备。特别是用于立式塔吊的垂直提升距离的行程控制器。且反限于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的吊车和起重机。
以往的吊车,特别是塔吊,当提升物体时,物体的上升下降高度完全依靠吊车司机的判断和感觉控制。提升高度不易正确控制,司机也极易疲劳,不能确保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上述的不安全因素,用机械和电气联动控制,使提升高度在规定的范围内任意控制。解除吊车司机的观察和判断的疲劳,保证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将吊车的卷扬机轴与本实用新型的行程控制器的变速器的输入轴联接。卷扬机轴的运动经变速器减速后,由输出轴输出至控制器,使控制器的转子转动。当转子的碳刷(或滑环)转到设定的开口内时,即断电,卷扬机的电机停止,提升高度也就随之确定了。只要调整转子碳刷(或滑环)和滑环(或碳刷)之间的夹角,就能控制不同的提升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吊车的提升高度不再依靠司机的观察和主动观判断来控制。而是根据转子的调整角度确定。因而可以解除司机的操作疲劳,消除以此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做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5是图6的C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详细的说明。
在附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塔吊行程控制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与卷扬机轴联接的减速器〔1〕,第二部分是与减速器〔1〕固定联接在一起的控制器〔8〕,减速器〔1〕的类型可以是蜗轮蜗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或者园柱齿轮减速器。如图1中采用园柱齿轮减速器,则至少应有三个相同齿数的大齿轮〔2〕和三个相同齿数的小齿轮〔3〕。六个齿轮按减速传动排列。运动由输入轴〔20〕输入,经六个齿轮减速后,由输出轴〔14〕将运动传出。由于传递的仅是一个运动,扭矩不大,所以齿轮的材料可以采用钢铁,铝合金,塑料等。输入轴〔20〕上的齿轮按小、大、小排列,输出轴〔14〕上的齿轮按大、小、大排列。输入轴〔20〕通过联轴节〔19〕与卷扬机轴直接联接。减速器总的减速比应大于20。依据具体的提升高度和卷扬机的绳轮直径分级设计。如提升高度在28~30米,减速比应在70~80之间为宜。
控制器〔8〕的外壳为塑料或电木制的园筒。与减速器的外壳体固定联接。在控制器的外壳体的内园周上固装四条导电环节(滑环)。其中两条不闭合,有一个开口,作为控制滑环。这四条导电环带是电源导线〔15〕和〔17〕,控制滑线(即不闭合的环带)〔16〕和〔18〕。电源导线〔15〕通过电源线接头〔27〕与电源相通,电源导线〔17〕通过电源线接头〔22〕与电源相通。电源电压在100~400伏之间均可,依据卷扬机电机的电压确定。
控制滑线〔16〕和〔18〕上的开口〔26〕,这两个开口应当按装于外壳的内园周的同一条直线(母线)上。开口的宽度略大于碳刷的厚度。控制滑伐〔16〕通过接线柱〔28〕与卷扬机电机的下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串联。控制滑线〔18〕通过接线柱〔23〕与卷扬机电机的上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串联。控制部分的电气回路的通路是这样的:电源——电源接头——电源导线——碳刷——控制滑线——接线柱——卷扬机控制线圈——控制上行(下行)开关——电源(形成闭合回路)。当碳刷转子控制滑线的开口处时,将电源切断,电机停止,卷扬机也停止,即上升(下降)的高度确定。
碳刷〔4〕和控制滑线〔16〕及电源导线〔15〕滑动接触,碳刷〔6〕和控制滑线〔18〕及电源导线〔17〕滑动接触。碳刷〔4〕装在内转子〔5〕上,碳刷〔6〕装在外转子〔7〕上。且均在其上部。碳刷依靠弹簧力压紧在电源导线和控制滑线上。
内转子〔5〕与固定装在输出轴〔14〕上的内套〔9〕固定联接。碳刷〔4〕装在内转子〔5〕的上部。内转子〔5〕由输出轴〔14〕带动内套〔9〕旋转,因而碳刷〔4〕也随之一起旋转。与电源导线〔15〕和控制滑线〔16〕形成滑动接触的电气回路。
外转子〔7〕空套在内套〔9〕上,碳刷〔6〕装在外转子〔7〕上部,并且与电源导线〔17〕和控制滑线〔18〕滑动接触,形成电气回路。碳刷也可以使用耐磨合金等材料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都县石河建筑安装公司,未经益都县石河建筑安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