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压力标准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2862 | 申请日: | 198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86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勇;徐志达;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计量检定所 |
主分类号: | G01L27/00 | 分类号: | G01L2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牟海峰,张建成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标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精密测量仪器,主要用于压力表的检定。
目前对压力表的检定,一直沿用活塞式压力计,这种压力表标准仪虽然具有测量的准确度高、性能稳定等优点,但是测量时需付的劳动强度大,如检定6.0MPa的压力表,做全量程检定时,至少要搬动60kg×2=120kg的法码,且一次只能检2只表,工作效率也很低,因此这种传统的压力表标准仪已不适应当前的计量、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测力传感器、微机自控及泄漏补偿技术,实现压力表检定自动化的高效压力标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由伺服电机(2)通过减速器(3)带动压力油缸(6)构成的液压伺服系统;微电机(8)、测力活塞装置(9)和力电传感器(10)构成测力系统;校准活塞(12)和配套法码(26)构成的校准系统以及微机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所说的液压伺服系统是由伺服电机(2)带动减速器(3),减速器(3)的输出轴连接一个丝杠,丝杠通过装在拉杆(5)一端固定架上的螺母带动拉杆(5)作往复运动,活塞杆(7)固定在拉杆(5)的另一端固定架上,随拉杆(5)作往复运动,使油缸(6)内的油增压或降压。油缸(6)被固定在主支承架(4)上。由油缸(6)内产生的压力油通管路(14)传到各压力表座(1)和测力系统。
所说的测力系统是在测力活塞装置(9)内装有一个测力活塞(16),测力活塞(16)的下端同压力油相接触,其上端作用在力电转换器(10)上,测力活塞(16)通过连杆(17)和磨擦轮(18)固定连接,磨擦轮(18)同磨擦轮(19)相啮合,磨擦轮(19)装在微电机(8)上。使测力活塞作用在力电转换器(10)上的力变为电信号输入微机控制系统。力电转换器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架上,另一端为悬壁。为了防止力电转换器(10)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变形,在力电转换器(10)的上面装一个平衡刀架(11),刀架(11)的一端通过金属丝同转换器(10)的悬壁端相连,另一端装有配重块,以防力电转换器所用的应力片变形。
所说的校准系统是采用了传统的一等压力标准器,即由校准活塞(12)和配套法码(26)组成。其校准活塞(12)通过输油管(14)同测力活塞装置(9)相连通。当进行对测力系统校准时,在校准活塞(12)上放置配套法码(26)产生的标准压力通过油路作用到测力活塞(16)的下端,测力活塞(16)的上端作用在力电转换器(10)上,由力电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传给微机控制系统,对测力系统进行校准。这时同样要求微电机(8)通过磨擦轮(19)、(18)和连杆(17)带动活塞(16)转动。
所说的微机控制系统是由力电传感器(10)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放大器(20)放大后,一路经过A/D转换器输入微机(22),由微机记录后输入显示器(21)显示和输入打印机(23)打印。微机还输出一系列被检表的示值信号经D/A转换器转换后,同与放大器(20)输出的另一路信号输入比较器(24)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确定伺服电机(2)是否需要起动使油缸(6)增压或降压,来达到压力自控的目的。
附图说明及实施例:
图1是压力标准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压力标准器测力系统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压力标准器测力活塞(9)的轴面剖视图。
图4是压力标准器微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是伺服电机(2)、减速器(3)、主支承架(4)、微油缸(15)、压力表座(1)、压力校准活塞(12),力电转换器(10)、测力活塞装(9)和微电机(8)分别固定在工作台上。其油缸(6)同微油箱(15)、压力表座(1)、三通阀(13)、校准活塞(12)和测力活塞装置(9)通过油管(14)连通在一起。安装三通阀(13)的作用是在管路试压时,截断通向测力活塞装置的油路,预防测力活塞(16)对力电转换器(10)的冲击,起保护力电转换器(10)的作用。微型油箱(15)的作用是为油缸(6)和整个管路加油或补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计量检定所,未经济南市计量检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