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沼气池组装式储气罐无效
申请号: | 87212938.1 | 申请日: | 198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724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02 |
发明(设计)人: | 岳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德康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池 组装 储气罐 | ||
一种用于沼气池的组装式储气罐,属于气体燃料收集装置。
人工制取沼气用于解决生活能源,在中国农村逐步普及。现有的沼气发生池是茶壶状的整体结构,“壶嘴”是倾斜的进、出料管道。“壶体”为发酵池,池顶部有向上凸起的弧面封盖,盖中央有一出气管,池中产生的沼气聚集在池的顶部,经出气管导出。这种结构的沼气池存在以下问题:1、料、水、气密闭于一池,池壁特别是顶部受压变化大,易损坏漏气,一旦漏气,往往因维修很困难而成为废池,2、每次进出料要停产20天甚至1~2个月,池利用率低,3、进出料管道产生的沼气不能收集利用,4、出料时沼气不易散发,会发生人员窒息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沼气池结构,解决以上诸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设计一种与池体分离的储气罐,将其组装在改进结构的沼气池上,该储气罐为陶土烧制的缸质罐,圆柱形,下底部敞口,上底部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弧面中央有一出气管。沼气池被一混凝土平板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水池,下层为发酵池,混凝土平板上留有圆形开口,储气罐罩在圆形开口上。为了使浮在水池中的储气罐固定罩在发酵池上部圆形开口上,储气罐上具有使自身固定的插环结构。由于水池中的水与发酵池连通,沼气排开水而进入储气罐,因此储气罐受压稳定,不易损坏漏气,万一漏气,调换一个储气罐是很方便的。发酵池上部的圆形开口除供储气罐罩住集气外,还可以代替老式沼气池的进、出料管道,不仅节省占地面积,而且出料时因池上部敞开,沼气很快散发,不会发生人员窒息事故。为了在进、出料时不影响产气,发酵池可以纵向分隔为二个池体,它们对应的混凝土平板上都有圆形开口,并罩上储气罐。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2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至图5为实施例1示意图。
图1为沼气池立体示意图。
图2为储气罐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俯视储气罐上底部示意图。
图4为三个储气罐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进、出料示意图。
图6和图7为实施例2储气罐结构示意图。
图6为俯视储气罐上底部示意图
图7为储气罐纵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混凝土平板(2)将沼气池分隔成上层水池(4)和下层发酵池(1)两部分,混凝土平板上分布三个圆形开口(5),隔墙(6)将发酵池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上部都对应有圆形开口。发酵池为圆柱形,高1.8米,底面直径3米,水池为等腰梯形与矩形组成的多边形,高0.6米,梯形上底为1.4米。下底(即矩形的长)为2.8米,梯形高为2.15米,矩形宽为1.6米,三个圆形开口的圆心为等边三角形顶点,圆形开口直径为0.7米。水池中有一道长1.2米、高0.6米的挡墙(3),其作用是当一个发酵池进、出料时,便于固定挡板,将水池隔开,不影响另一个发酵池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储气罐为圆柱形的陶土烧制的缸质罐,侧面(7)高0.6米,罐高0.7米,下底敞口,内径为0.8米,上底(9)为向上凸起的弧面,中心有出气管(8),旁边有两对平行排列、向上凸起的插环(10),以便插杆穿入,固定储气罐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三个储气罐罩在发酵池上部圆形开口上,插杆(11)按图示方式穿过储气罐顶部插环(10),并加以固定。因此在沼气池正常使用时,储气罐不会水平移动。
如图5所示,当某个发酵池需要进、出料时,将相应储气罐移开,用挡板(12)插入水池壁和挡墙上的凹槽(13)。将水池分隔成两部分,另一个发酵池仍然能正常产气。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2两对插环(10)位于储气罐侧面(7),为水平方向凸起,每对插环在竖直方向一直线上。当这种储气罐罩在发酵池上部圆形开口上后,用插杆穿过每对插环,并将插杆固定在水池墙体上或发酵池上部混凝土平板上。
本实用新型组装式储气罐的数量可根据沼气池大小和实际需要决定,发酵池和水池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
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沼气生产效率,较好地解决沼气池用气用肥的矛盾,可使废弃沼气池得到改造重新使用,结构简单,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对推广沼气利用有积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德康,未经岳德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