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长寿命直流荧光灯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3031 | 申请日: | 198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303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万泉;宋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41/24 | 分类号: | H05B4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建功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直流 荧光灯 逆变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器材领域。
迄今所用的直流荧光灯逆变器,从结构上说来大部分考虑电子线路的多,而对灯管本身特性的研究不够,这种逆变器虽然也可以点燃灯管,但效果较差。有的没有灯丝予热措施,有的采用手动启动。因此,多数存有灯管黑化快、亮度低、寿命短、启动差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选取了最佳结构及电路设计,从而提高了荧光灯的亮度,延长了灯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自激振荡电路(2),延时启动和功率稳定电路(1),灯丝自动定时予热和磁能回输电路(3),以及其他附件如机壳等组成。自激振荡电路通过脉冲变压器以及相应的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将直流电逆变为较高频率的高压交流电,馈送给荧光灯管工作。自激振荡电路可以是单管振荡电路,也可以是双管振荡电路,逆变器逆变频率18-70KHZ,最佳频率为50-60KHZ。延迟启动和功率稳定电路 由稳压电路和反馈回路组成,其作用是使振荡管的直流偏压延迟,待灯丝予热后再加上直流偏压,避免灯管的冷启动和启动电流过冲,并在电源电压变化时使逆变器的输入电流与电源电压反向变化,保持输入功率、逆变效率、灯管工作电压和灯管亮度的稳定。灯丝自动定时予热电路由继电器以及分立元件组成,灯丝与变压器高压绕组〔N4〕串联,通过继电器触点接电源。它的作用在于当电源接通时,首先给灯丝通电予热,以降低灯的启动电压。磁能回输电路的作用是将振荡管截止期间的一部分磁能回输到电源,改善脉冲波形,抑制高次谐波对视听设备的干扰。本逆变器延迟启动和功率稳定电路的偏压经过灯丝电源正端,因此如不接入荧光灯管时,逆变器不工作,无高压输出,确保了人身及设备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1为延迟启动和功率稳定电路,2为自激振荡电路,3为灯丝自动定时予热和磁能回输电路,4为日光灯管,5为保险丝,6为二极管。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电路图。C1-C6为电容,R1-R9为电阻,D1-D4为二极管,BG1-BG3为三极管,J为继电器,JKa、JKb为继电器触点,F为保险丝,B为变压器,N1-N4为变压器绕组,L为日光灯管,RK1、RK2为灯管灯丝。
根据图2可知,当电源接通时,BG3首先导通,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闭合接地,予热电流经RK1、N2、RK2和JKa流通,灯丝予热。R2、R3、C2、C3组成的延迟电路使BG2的导通滞后于BG3的导通,而又超前于BG3的截止。BG2的导通使变压器B的高压绕阻N2向灯管输出脉冲高压,此高压与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产生的脉冲高压迭加,使灯管触发启动,开始发光。灯启动后继电器复位到常闭状态。磁能回输电路接通,将BG2截止期间在N4上感应的磁能经D3 整流而回到电源,回输量由R8调节。磁能回输使逆变器的输出波形改善,并抑制灯的高次谐波对视听设备的干扰,BG1的稳压作用和N3的正反馈作用相结合,使电源电压变化±25%时,保持逆变器输入功率稳定,从而达到逆变器工作频率、输出电压、灯亮度的稳定。
当线路不带灯管时,BG1、BG2均处于截止状态,变压器B无高压输出,确保了人身和设备安全。二极管D1用来防止电源极性接反时损坏元器件,保险丝F防止电路过流。
电路中所有的元器件均无特殊要求。灯丝自动定时予热电路也可以由集成定时器构成。脉冲变压器的绕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对于8W日光灯管,脉冲变压器B的绕组N1取32匝,次级高压绕组N2取156匝,反馈绕组N3取16匝,回输绕组N4取20匝,直流供电12V,供电电流0.4-0.55A。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大大改善了直流荧光灯的性能,具有效率高、工作稳定、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用在各种直流荧光灯上,它不仅可以点单支灯管,也可同时点两支以上的灯管。上述的积极效果是现有技术无可比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