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盘式内燃机工作状态判定尺无效
申请号: | 87213533 | 申请日: | 198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353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机修厂 |
主分类号: | F02B77/08 | 分类号: | F02B77/08 |
代理公司: | 辽河石油勘探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士华 |
地址: |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工作 状态 判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及配气相位判定的工具。
目前,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常用一种固定程序的工作过程表来表示。而该表仅能反映某一种固定缸数和发火顺序的工作过程的四个行程,不能反映出实际的配气相位,虽然能用于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的教学,但缺乏直观性,而且不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式内燃机工作状态判定尺,可直观地查知多种类型缸数内燃机的各种发火顺序和各缸所处的行程和角度,同时又可反映出所有气门的开关状况及其所处的配气相位角,从而完成判定各种缸数内燃机不同发火顺序的工作过程和校对所有气门间隙的任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园盘形的主尺1和转尺2重叠并用中心肖3加以连接固定而成。
主尺1 等分为四个区间,按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依次排列出工作、排气、进气、压缩四个行程,并标有压缩上止点、工作下止点、排气上止点、进气下止点,以表示四个行程和相应的止点位置(角度)。转尺2自内向外分为五个园环,按发火间隔角和发火顺序分别排列出四、六、八、十、十二缸内燃机各缸的位置,并将各缸位置刻线7引向园盘边缘。
将转尺2置于主尺1之上,从两尺中心孔穿入肖钉3使其固定,则该尺组装完毕。此时,两尺皆可绕中心作相对转动,以供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尺1尺面示意图。
图3为转尺2尺面示意图。
主尺1园盘一周表示一个工作循环和曲轴相应的720°转角,通过园盘中心作出的各刻度线4表示曲轴相应转角的度数,两刻度线间隔10°;绕园盘中心所作的各弧线表示配气相位,其中较粗的弧线5表示进气门关闭区间(角度),较细的弧线6表示排气门关闭区间(角度)。转尺2各层园环开有若干显示窗8,其两侧用带“·”和不带“·”的数字分别标出不同发火顺序的各缸号9(即带“·”的缸号为一种发火顺序,不带“·”的为另一种发火顺序),从显示窗即可直观地看见表示某一角度时气门开关情况的粗细弧线。
使用时,可模拟内燃机曲轴旋转,转动转尺2,使其上的任一缸对准主尺1任一需要的行程及角度,便可直观地看出所有缸所处的行程和角度(曲轴转角)。同时,每个缸的显示窗分别显示出其进、排气门开关状况及所处的配气角度。这样,利用本尺采用两次法(即盘动曲轴两次)便可查知各缸所处的行程及角度并校对所有的气门间隙。
以六缸内燃机为例,使用步骤如下:
1.将转尺2上1缸的刻线对准主尺1上的压缩上止点(此时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如图1所示;
2.从由中心向外数第二层园环(即六缸内燃机区间)上的6个标有“·”符号的缸号显示窗分别可以看出:1缸(·1-1显示窗)显示粗、细两弧线,表明进、排气门均关闭;2缸(·2-3显示窗)显示粗线,表明进气门关闭;3缸(·3-2显示窗) 显示细线,表明排气门关闭;4缸(·4-5显示窗) 显示粗线,表明进气门关闭;5缸(·5-4显示窗) 显示细线,表明排气门关闭;6缸(·6-6显示窗) 无显示,表示进排气门均未关闭。对上述各关闭之气门可校对其间隙。
3.将转尺2转动360°,则1缸对准排气上止点(即6缸对准压缩上止点)。按与上述相同方法即可从显示窗看出各缸气门开关状况,并将其余未校气门的间隙校对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携带使用方便。利用它可迅速直观地查知多种类型缸数内燃机的各种发火顺序和各缸所处的行程及角度,完成校对气门间隙的任务。
本实用新型可用纸板、金属板或塑料板制造。为使主、转尺面上的标志更加清晰、明显,易于查用,可适当套色(例如,转尺2上同一缸数内燃机不同发火顺序的缸号可用不同颜色或其他标志表示;主尺1上的粗、细弧线亦可采用不同颜色),如欲提高精度,可在主尺1上加密表示角度的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机修厂,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机修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