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钎焊金刚石钻头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87213614 | 申请日: | 198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361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棠;方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E21B10/48 |
代理公司: | 地质矿产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继胜 |
地址: |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钎焊 金刚石 钻头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钎焊法制造金刚石钻头所用的模具,适用于制造φ6~φ250毫米的各种规格的金刚石取心钻头,特别适用于制造径壁比大的薄壁金刚石钻头,也可用于钎焊其它切削单元的取心钻头。
二次镶焊法是制造薄壁金刚石取心钻头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是将预先制造的金刚石胎块焊接到钻头钢体上,以期克服整体烧结薄壁取心金刚石钻头时胎环破裂或脱环。但是,由于无合理的模具,常使用机械定位,手工焊接或感应加热切削单元依次钎焊的方法,至使钻头加工质量没有保证,或是偏、或是切削单元歪斜,以至钎焊效率低、成品率低、成本高。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适于二次钎焊薄壁金刚石钻头所用的模具,以保证钻头加工质量,提高钻头加工成品率,减少材料消耗,降低钻头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由底托、模轴、外导正模、胎体出刃控制模构成的石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胎体出刃控制模呈凹环形,外圆柱面与外导正模相吻合,内圆柱面与模轴相吻合,组装后座于底托上。胎体出刃控制模的内凹环直径根据钻头胎体的直径来确定,凹环的深度略小于胎体的高度。依钢体的膨胀特性,外导正模与钢体表面间留有适当的间隙。模轴导正钢体,使钢体和胎块同心接触,接触面上填有钎料。钎焊升温过程中,由于钢体的膨胀系数较大,此时模轴的导正作用逐渐消失,当达到钎焊温度时,钢体受外导正模的控制而导正,从而保证钢体与金刚石胎块自动同心焊接。当钎焊方位倒置时,胎体出刃控制模套在钢体导正模上,在模轴上装有相应的胎体内扶正模。该模具结构利用材料的膨胀系数特性,保证了钻头钢体与胎体在钎焊时自动同心焊接,适用范围广,模具可以重复使用,节省了石墨原料,提高了钎焊效率和成品率,降低了钻头成本。
附图具体表示了本实用新型两种钎焊位置所使用的钎焊金刚石取心钻头用模具结构特征。
图1是钎焊金刚石取心钻头模具总成。
图2是倒置钎焊金刚石取心钻头模具总成。
图1中,模轴4呈阶梯柱状,大圆柱面是钢体7的起始导正面,小圆柱面与凹环状出刃控制模2的圆孔面相吻合,出刃控制模2的凹环直径决定钻头胎体直径,与预制的胎块5的曲率相匹配,出刃控制模2的外圆柱面与外导正模3相吻合,外导正模3与钻头钢体7间留有适当的间隙,模轴4与出刃控制模2组装后座于底托1上,然后摆放胎块5和钎料6,再摆放钢体7和外导正模3,加温至钎焊温度时,外导正模3导正钢体7,在钢体的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对中钎焊成型。
图2中,凹环状出刃控制模2环套在外导正模3上,模轴4上配装有胎体内扶正模8,与钢体7组装后座于底托1上,外导正模3与钢体7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模轴4的外圆柱面与钻头钢体7相吻合,形成起始导正作用,钎料6置于钢体7和胎块5的界面上,至钎焊温度时,借助压重铊9的压力实现自动对中钎焊成型。
用本实用新型加工各种规格的薄壁金刚石取心钻头,胎体与钢体的同心度好,大大地减少了钻头机械加工的工作量,便于进行钻头复焊和修补,模具可以重复使用十次以上,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钻头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未经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
- 下一篇:手动、电动两用卷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