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接插母件内防止意外短路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13695.7 | 申请日: | 198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戚善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善鸣 |
主分类号: | H01R13/453 | 分类号: | H01R13/453;H01R13/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插母件内 防止 意外 短路 装置 | ||
本装置是有关防止异物与接插母件内的电极触片非正常接触后短路的防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是防止预定的接插件以外的物体与接插母件内的电极触片接触后短路的防护装置。
以前的接插件是以接插头插入接插母件内,与接插母件内的电极触片接通后接通电路的,接插件内无防护装置,任何适当的物体均可插入接插母件内与电极触片接触,易发生意外短路事故。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构思了本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加装本装置,使接插母件在接受接插头插入或接通电源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非予定形式的接插件不能与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接触或接触后不接通电路,能有效地防止意外短路。
本装置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接插头电极插入接插母件这一运动过程,推动防护装置动作,使予定接插件以外的物体与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不接触或接触后不接通电路。有两类防护手段可达到上述要求,一类是以遮住接插母件的插孔为防护手段;另一类防护手段着眼于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如将电极触片离开接插位置或让电极触片与电路断开。下面就上述两类保护方式分别以实例解释如下。
实例一:
两孔电源插座内的防护装置。完成本实例的第一步是要解决联动从动件,本装置中所称的联动从动件是指插头电极与其接触后形成一运动副的构件,能满足要求的构件的形式很多,有斜面、摇杆、偏心轮、凸轮等多种形式,本实例采用斜面联动从动构件。第二步是解决防护方式,本实例选取遮挡接触孔的防护方式,用交叉遮挡的防护方式。把联动从动构件与遮挡板制成一体,构成本实例的基本构件(在本申请文件中,均把直接完成保(防)护动作的构件称为基本构件,下同),如图1所示,由遮挡部分,连杆或称摇臂部分和斜面部分构成。完成本实例还需一块安装基本构件如图2所示的基板和两根复位用的拉簧,图3是本实例的装配图,1.带斜块的基本构件;2.作为芯轴的立柱;3.复位弹簧;4.基板。图4是本实例装置安装在接插母件内的装配图。1.带斜块的基本构件;2.作为芯轴的立柱;3.复位弹簧4.基板;5.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6.螺钉;7.外壳;8.底座;9.接线螺丝。由于是采用交叉遮挡的方法,如果是一根棒插入接插母件的接插孔内,与该孔内的斜面块接触,形成一运动副,作用在触点上的水平分力推开斜面件,与斜面件一体的挡在另一孔内的挡板同时也离开孔口,但棒所在的孔内挡板不动作,仍挡在孔内,使棒不能进一步插入,顶到挡板为止,不能与接插母件内的电极触片接触,可防止意外短路。如果是两芯插头插入接插母件的接插孔内。则两插头电极分别与斜面部件接触并分别推开斜面构件,与此同时与斜面部件一体的分别挡在对方孔内的挡板也离开插孔,让两插头电极同时插进去,与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接触,电源接通,完成全部插入过程。插头拨出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挡板重新挡在插孔处。
实例二:
两孔电源插座内的防护装置。完成本实例的第一步也是要解决联动从动构件,本实例仍选斜面联动构件。第二步是解决防护方式,本实例采取的是切断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的电源为防护手段。同样是采取交叉接通电源的方式解除防护状态。无插头插入时,电极触片与电源处在开路状态。当有插头插入时,插头电极与斜面构件接触,构成运动副,作用在触点上的水平分力推动斜面构件动作,与斜面件一体的基本构件也一起动作,基本构件上的弹性导电触片使电源与接插母件的电极触片连通,插头电极继续插入与电极触片接触,电源接通,完成全部接插过程。如果是一根棒插入接插母件,由于是采用交叉接通电源的防护方式,棒所在孔内的电极触片并不接通电源,接通的只是另一孔内的电极触片的电源,这样可避免意外的短路事故。图5是本实例的基本构件,图6是弹性导电触片,图7是基板,图8是本装置安装在电源插座内的装配图。1.基本构件;2.弹性导电触片;3.复位弹簧;4.基板;5.电极触片;6.螺钉;7.外壳;8.底座;9.接线触片。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其突出优点是接插母件对插入物有一定的选择性,非预定形式的接插件就不能接通电路,可防止意外短路。特别是应用在民用电源插座上其安全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儿童将铁丝等物插入电源插座内也不至发生触电事故。
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善鸣,未经戚善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