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3853.4 | 申请日: | 198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4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陆殿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殿忠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天津市南开区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净化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尾气的净化和消音装置。
汽车内燃机产生的污浊尾气和噪声是环境污染源。净化尾气和消除噪声一般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净化尾气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机内净化:在机内加入催化剂,使燃油充分燃烧,能消除部分污染。另一种是机外净化:在尾气排除部位增加尾气净化装置,机外净化的方法一种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二次燃烧,催化剂可以采用铂或稀钍金属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太贵,一个装置的总成本要上千元。并且催化作用的温度条件高,有的要求几百摄氏度。这种装置还容易产生“闷气”使排气不畅,降低内燃机的效率,另一种方法是吸附,目前有采用炭粒或炭粒与其它材料组成的固体吸附剂,其缺点是吸附容量低,高温易产生烧结,从而堵塞尾气通路,消除噪声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机械方法,例如目前的很多消声器采用消音室的设计,使声音在消音室中经多次折射而衰减以至消失。此外也有采用吸附法,使用消音材料作消声器外壁。由于消声与净化尾气的技术措施不同,达到既净化又消声的尾气处理要求。装置的设计就会复杂化,并且尾气经过消声和净化的过程都是尾气排放能量衰耗的过程,想做到既净化又消声而不产生“闷气”,是很困难的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项简单的技术方案,使汽车尾气通过中合器的配气室进入中合室,在中合液中中合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并消除排气噪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在尾气排放部位接装一中合器,中合器外形和大多数净化消声器一样是一个直径大于尾气管的筒。筒的内部按水平位置分隔为以下两个部分,上部是配气室,下部是中合室,配气室和中合室用配气管接通。中合室中有中合液。配气管向下探入到中合液中,在探入到中合液中的配气管管壁上有排气孔。中合室上部有排气管,底部有用截门控制的排液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所示。
图1:中合器纵向剖面图。
图2:中合器横向剖面图。
对图示的说明:
尾气进气管1;中合器2;排气管3;配气室4;配气管5;排气孔6;中合液7;中合室8;排液孔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合液中合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并将反应生成物留存在中合液中,从而滤清尾气同时利用液体吸音,达到净化和除噪音的目的,具体作法是当尾气通过进气管1进入本实用新型中合器2时,先经配气室4和配气管5。而后由排气孔6排出,由于排气孔6均在中合液7的液面之下,尾气排出必须经过中合液7。才能汇集到中合室8上部,再经排气管3排出。为了提高净化和除噪声效果,要把排气孔6作的很小,使气泡很小。而为了不产生“闷气”则配气管5和其上的排气孔6的数目可根据实验及计算得出。
在中合室底部设置排液孔9,由截门或堵头控制。中合液失效之后可由排液孔9排出。添加新中合液时可由排气管3输入。
为观察中合室中的中合液液面水位及中合液的使用情况,可在中合器外装一接通中合室的液位观察管,即液位计。附图中没有绘出液位计,但从锅炉液位计的结构不难设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殿忠,未经陆殿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3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少齿数圆柱齿轮减速器
- 下一篇:空调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