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商标上光机无效
申请号: | 87214349 | 申请日: | 198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434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宗枢;苏守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宗枢 |
主分类号: | B32B31/12 | 分类号: | B32B31/12;D21G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浙江省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标 上光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纸质、涤纶商标、印刷品、包装品等表面上光的的一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之前,已有的上光机幅面狭,输送带易粘贴异物,上光的制品光洁度不高,易产生气孔,绉纹,拉丝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防粘纸作为输送带,克服了上光制品易粘性的现象。传动装置中采用摩擦轮机构,使防粘纸输送带与传动线速度一致性。采用压膜装置中的钢轧辊与橡胶轧辊辗合的特性,制造了一种较理想的商标上光机。
本实用新型由机身、涂胶装置、烘箱、压膜装置、输送装置、传动装置及电气控制箱七个部分组成。(1)涂胶装置是将上光涤纶薄膜上涂附胶水。它包括贮胶箱、阀门、上胶轴、挡块、平板及两端支承部件等。胶水贮存于贮胶箱内,阀门控制胶水流量,上胶轴能使涂胶均匀,挡块用于控制上胶宽度并阻止胶水外流。平板的作用是支承上光涤纶薄膜,上胶轴两端支承部件除支承上胶轴外,还设有螺栓,以调整上胶轴与平板的间隙,从而达到控制上胶层的厚度。该装置能有效地控制上光涤纶薄膜的上胶厚度、宽度和均匀度,以适应各种制品的上光。(2)烘箱的作用是将上光涤纶薄膜上的胶水烘到一定的程度,使光涤纶薄膜能良好地粘结在制品上,达到上光的要求。它包括外壳、电热管、测温头、中间传递轴、以及在电气控制中的温度表等该烘箱采用自动控温装置,烘箱中的温度通过测温头反馈到温度表上,使温度表上的触点接触或断开,再通过继电器通电或断电装置来控制电热管的温度。烘箱外壳材料是镀锌板,内夹层是硅酸铝纤维棉保温,烘箱内的温度随输送速度、胶水厚度、室温的变化来调整,调温时将温度表中触点移至所需要的刻度上。中间传递轴起到支承和传递上光涤纶薄膜的作用。(3)压膜装置是将已涂附的上光涤纶薄膜经压膜复盖在商标制品上。它包括橡胶轧辊、钢轧辊以及两端的轴承支承部件。钢轧辊在该压膜装置的上方,橡胶轧辊在该压膜装置的下方,上下两方轧辊由钢轧辊两端的螺栓来调整弹簧的压力,使其两轧辊间留有一定的上光间隙,以达到良好的上光目的。(4)输送装置是将上光涤纶薄膜和防粘纸输送带一起运行,各环节保持平整、准确。它包括上光涤纶薄膜轴、校正轴、调平轴、主、被动防粘纸轴、支承轴,另外还包括了传动机构中的摩擦轮和烘箱中的传递轴。以主防纸轴作为主动轴,其动力由主摩擦轮,齿轮来传递。防粘纸和上光涤纶薄膜均支托在前后轴上,经过上述各轴传递压膜,即能达到制品上光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以防粘纸作为输送带,克服了上光制品易粘性的现象,如采用常用橡胶、帆布类输送带将使压膜后的上光薄膜紧紧粘贴在输送带上而不易脱离,影响下道工序。采用防粘纸作输送带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既可以粘吸又能分离上胶后的上光涤纶薄膜,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抗拉强度,传动装置中采用摩擦轮机构,使防粘纸输送带线速度与传动线速度一致,如不采用摩擦轮机构。尽管传动速度设计一致,但主动防粘纸轴与被动防粘纸轴在运转时,因防粘纸不断增、减、致使轴外径变化,导致防粘纸输送带拆断或松弛。采用摩擦机构来实现无级变速,即克服了折断及松弛现象。压膜装置将已涂附的上光涤纶薄膜进行上光的一道工序,上光时须用一定的压力,该压力靠装置中的钢轧辊和橡胶轧辊来完成并由弹簧来调整压强。上、下轧辊如用同一材质——钢材,将出现钢性过大;当上轧辊采用橡胶材质,下轧辊采用钢轧辊由柔性材料压钢性材料则压强过低;采用上轧辊为钢轧辊,下轧辊为橡胶轧辊,其心轴为金属材料,并由弹簧来调整压强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装置。经过上光的制品具有光洁无瑕,色彩鲜艳,并具备一定的防水、防油、耐磨擦的特性。本实用新型可在防粘纸主动轴上配制夹紧机构,便能用于各种不干胶商标材料的复合加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该上光机拆盖后的正视图,图中1为工作台,2为防粘纸输送带,3为被动防粘纸轴,4为齿轮副,5为副摩擦轮机构,6为电动机,7为蜗轮减速箱,8为传动胶带机构,9为主摩擦轮机构,10为传动齿轮副,11为主动防粘纸轴,12为链条机构,13为后调平轴,14为前调平轴,15为链条机构,16为压膜装置,17为照明灯,18为支承轴,19为电气控制箱,20为前校正轴,21为烘箱,22为中间传递轴,23为贮胶箱,24为管道阀门,25为涂胶装置,26为后校正轴部件,27为上光涤纶薄膜,28为涤纶薄膜轴,29为机架。
附图2是该上光机输送原理正视图,图中29为机架,1为工作台板,30为商标制品,27为上光涤纶薄膜,2为防粘纸输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宗枢,未经黄宗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