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医用碎皮机无效
申请号: | 87214927 | 申请日: | 1987-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49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潮;赵晋胜;张明良;李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加工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君智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碎皮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往复运动的切碎器械。
在医学上的整形外科手术中,有一种用“移植微粒皮肤治疗大面积烧伤”技术,这是将病人的一块自体皮或异体皮剪碎成微粒,然后移植到80-90%的大面积烧伤部位上。若用剪刀将一块20×20cm2的皮肤手工剪成小于1×1mm2的微粒,需时间30~50分钟,费时费力,效率低,并可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效、简便的切碎器械-医用碎皮机,它能在短时间内将皮肤剪碎成微粒,并不破坏皮肤组织。
下面结合附图(1)-(6)详细加以说明。该医用碎皮机由料筒1、料筒座2、箱体3、活塞4、定刀片5、动刀片6、连杆7、曲柄8、轴9、轴承座10、齿轮11、齿轮12、丝杠13、支架14、导向杆15、连动杆16、拔叉17、销子18、齿轮19、手柄(或低速电机)20等部件组成。
在位于箱体3顶部的两个料筒座2上,均有一个左右向的通孔,这两个通孔是同心的。在两个通孔内,分别插进一个料筒1,左料筒1与左料筒座2长度相等,另一个则长于料筒座2。在两个料筒1内,分别有一个活塞4,其尾部均装有一个销子18。定刀片5位于两个料筒座2之间,并固定在左料筒座2上,右料筒1则从右侧抵住定刀片5。定刀片5与动刀片6均呈长方形状,中心处均有一圆孔形刀口,刀口直径小于料筒1直径,刀角为25°~75°。定刀片5的刀口与料筒1同心,刀口两旁各有一个导向螺钉,它们分别位于相应的、在动刀片6刀口两旁的两个导向槽内,起导向作用。动刀片6由连杆7和曲柄8驱动,作上下往复运动。曲柄8由齿轮11通过轴承座10和轴9带动旋转。齿轮12与齿轮11啮合,并带动丝杠13旋转。支架14下部有一螺丝孔,与丝杠13连接,中部有一通孔,套在与丝杠13相平行的、固定在箱体3内的导向杆15上。支架14从箱体3顶部的长方形限位孔伸出,与连动杆16连接。在连动杆16两端各有一拔叉17,活塞4尾部的销子18分别插入拔叉17内。因此,丝杠13的正反旋转可使支架14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拔叉17和销子18带动两个活塞4同时运动。与齿轮12相啮合的是齿轮19,它由手柄(或低速电机)20带动旋转。
该器械的操作过程如下:将需被切碎的皮肤放进料筒1内,再从料筒1两端装上活塞4,将销子18插入拔叉17,然后摇动手柄20,使活塞4在支架14的驱动下,推动料筒1内的皮肤慢慢经过刀口。与此同时,由连杆7驱动的动刀片6将经过刀口的皮肤切碎。当支架14抵达限位孔的一端时,将手柄20向相反方向旋转,该器械便重复以上工作过程。如此反复操作,即可得到组织完好的皮肤碎沫。另外,可用一低速电机和一个电机換向开关代替手柄20操作。该器械比人工用剪刀操作效率提高3-5倍,剪碎一块20×20cm2的皮肤,只需5~10分钟。
本实用新型医用碎皮机的优点是:切割效率高,不破坏皮肤组织,可大大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该器械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图(1)为医用碎皮机的全剖图。料筒1、料筒座2、箱体3、活塞4、定刀片5、动刀片6、连杆7、曲柄8、轴9、轴承座10、销子18和手柄(或低速电机)20。
图(2)为医用碎皮机的侧视图。动刀片6、连杆7、齿轮11、齿轮12、支架14和齿轮19。
图(3)为医用碎皮机的局部视图。丝杠13、支架14、导向杆15、连动杆16和拔叉17。
图(4)为医用碎皮机的俯视图。拔叉17。
图(5)为定刀片5的示意图。
图(6)为定刀片5和动刀片6的刀口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加工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未经北京电加工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