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藏式自行车打气筒无效
申请号: | 87216050 | 申请日: | 198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605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清达;叶清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清达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藏 自行车 打气筒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打气筒,特别是一种内藏于自行车(或人力三轮车)内的通用随车手动充气装置。
现有的随车自行车打气筒,常见为与车身钢管平行布置,可以拆卸附件的形式出现,因而易于丢失,且增加车辆的自重;也有资料介绍利用车身钢管为气筒,充气时须将自行车鞍座上、下抽压,此方案解决了增加自重的问题。但是在鞍座的高度作上下抽压运动,操作比较困难,且采用鞍座活动充气的结构必须使鞍座既能可靠地锁紧。固定,又能很方便地脱开,座垫稍有松动,骑车也不安全。此外,由于现有打气筒的结构限制,充气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固定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车子内,对整车的重量及零件数的增加都尽可能少,不占车外空间,不改变车子结构,携带保管方便,造价低,操作方便、合理,气密性好,充气压力和效率都高的通用随车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结构实现的:
充分利用自行车(或人力三轮车等)的通用部件一鞍座下的T形支承杆的有利位置。其水平杆作气缸,鞍座仍固定其上并以原来传统方式固定,斜杆为贮气筒,它同样也插进车身内。整个充气装置的主体内藏于鞍座下,故不影响人的上、下车及车的造型美观。打气筒的手柄平时用螺纹与气缸互相旋紧,并在缓冲弹簧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因震动而松脱。需用时将手柄旋出,扳到与活塞杆垂直位置,往复推动活塞充气。为保证获得较高的输出压力,本装置排气部分设计有钢球锥面单向阀和贮气筒,进气部分是利用可动皮碗背部与复盖软聚氯乙烯薄片的挡圈端面的离合,作为进气阀门。保证进气顺畅,压气时不泄漏。打气筒的皮碗很容易失去弹性,受挤压磨损后与气缸壁的间隙变大,影响效率。本实用新型在皮碗内装上可以轴向浮动的用直径0.4MM弹簧钢丝制的胀簧,使皮碗在工作中能自动补偿,始终贴紧气缸壁。一般打气筒是以皮碗同时兼作活塞运动的支承、导向、密封多种作用,工作条件恶劣,新皮碗的性能很快下降。本装置采用摩擦系数小、耐磨的聚四氟乙烯挡圈作为活塞运动的支承与导向。保证了皮碗的运动精度及不受侧向压力,皮碗只起密封作用,提高了充气效率。此外,充气装置的部件——输气管采用棉线编织胶管,设计为可装卸型,两端连接着一副插锁(该锁为广州市场流行的自行车链条锁的锁头),存放时锁上就成为一付自行车防盗软锁。输气管长度视T形杆至车子前轮的距离而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车上的一个通用件,不改变车子原来的结构,不占车子外的空间,在已生产的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车子上均可通用。且安放操作位置合理,充气时操作轻松,气密性好,充气效率和压力都较高。包括输气管在内的整个装置使车子重量增加仅为0.55公斤。没有复杂的结构,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本装置使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车子可随时进行充气。主要零部件都获得了一物多用的效果,并使车子增加了一副软锁,携带保管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绘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外观图。
图2是打气筒气缸的剖视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面,表示皮碗中胀簧的工作状态。
图4是胀簧自由状态下的形状。
参照附图1,一个用电焊钢管制作的贮气筒(1)插进车身原鞍座支承杆的安装孔内,它可以上下移动,调节鞍座的高度,然后用车身上的螺栓固定,无缝钢管制的气缸(2)用铜钎焊方法和贮气筒(1)连接,鞍座可以在它上面水平移动调节适当位置,然后用鞍座里的螺栓固定。充气时,先用钥匙将锁(3)开开,取下输气管(4)将一端的接头螺母(5)与打气筒上的接头螺钉(6)如图示旋紧。另一端的接头螺母(5)旋到轮胎带螺纹的气门芯上。将手柄(7)压紧,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其与气缸(2)脱离后拉出,再扳到与活塞杆(8)垂直的位置,就可用手握紧作往复运动。当手柄(7)向右运动,如附图2所示在活塞杆(8)推动下,聚四氟乙烯挡圈(9)向右运动。皮碗(10)是可以在隔套(11)上滑动的,由于皮碗(10)与气缸壁的摩擦阻力,它要受到挡圈(9)的推动才一起向右运动。在挡圈(9)的一面粘结着一层薄的软聚氯乙烯软垫(12),由于软垫(12)与皮碗(10)背部紧密贴合,气缸(2)内密闭空间的空气不能通过皮碗(10)底部小孔外泄。如附图2示在皮碗(10)内两片垫圈(13)之间安装着一只用0.4MM弹簧钢丝制的胀簧(14),使皮碗(10)紧贴气缸壁。胀簧(14)可在两垫圈(13)之间作一定范围的横向活动,不影响皮碗(10)的正常的轴向移动,又不能掉出来(由于胀簧(14)两端直线部分的作用)。这样,皮碗(10)向右运动,被压缩的空气推开阀座(15)内的钢球(16)经小铜管(17)进入贮气筒(1)。手柄(7)向左运动,活塞杆(8)带动挡圈(9)左移,皮碗(10)因与气缸壁的摩擦阻力滞后于挡圈(9)而不再紧贴软垫(12),直至碰到垫圈(13)才一起向左运动。空气从端盖(18)上的小孔经挡圈(9)圆周上的缺口,软垫(12)与皮碗(10)背部的间隙,再经皮碗(10)底部的小孔,垫圈(13)上的月牙形孔进入气缸(2)内腔。同时钢球(16)与阀座(15)内的精密锥面紧密地接触,使贮气筒(1)内的空气不能流回气缸内。如此反复运动,贮气筒(1)内气压逐渐升高,当气压高于轮胎内压力时,空气就经接头螺钉(6)、输气管(4)进入轮胎,达到充气目的。弹簧垫圈(19)使螺母(20)防松,并保证了胀簧(14)的横向活动间隙。充气结束后,将手柄(7)扳回与活塞杆(8)重合的位置,然后压向气缸(2)同时顺时针旋转,使手柄(7)旋紧在气缸(2)上。因缓冲弹簧(21)的压紧作用,手柄(7)不会因震动而脱开。将输气管(4)两端的接头螺母(5)松开,然后将输气管(4)盘卷在车子上,用两端上的锁(3)锁牢,即完成一次充气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清达,未经叶清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灯延时熄灭开关
- 下一篇:组合式空间几何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