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式机动车低温预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16899.9 | 申请日: | 198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同元 |
主分类号: | B60R27/00 | 分类号: | B60R27/00;H05B3/00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杨进业 |
地址: | 河南省上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机动车 低温 预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燃烧油和润滑油预热的装置——可控式机动车低温预热装置。
在冬季,普遍存在着机动车起动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冬季气温偏低,使得机动车发动机润滑系统受冷,机油粘度增大,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甚至使发动机完全不能运转;燃油系统也由于低温,使得燃烧油得不到充分雾化,以致于不能较好地形成混合气体进入气缸,或即便有混合气进缸,经过压缩,也会形成较大的油滴,不利于燃烧。针对这些问题,国外曾研制出硅整流电源起动器,使用380V交流电。该装置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不利于野外作业、长距离出车、单行车的使用,只适于停车场用,而且造价太高。也有采用机动车保温装置的,即在机动车油箱上大面积长时间通电保温,这种保温装置,利用机动车本身电源,耗电多、造价高且安装复杂。常用的还有火烤、灌热水、摇车预热等简单笨重的方法。冬季机动车辆起动确实给司机们带来很多麻烦,特别在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省时节能安全而且可实现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交直流两用的机动车低温预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可控式机动车低温预热装置由至少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壳体且内部绝缘密封设置了阻值一定的电热元件的电热器、可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或既可自动控制又可手动控制的控温器和指示器组成,可以用交流电或直流电。
在机动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位于化油器的下方、机油箱底壳放油阀处分别安装1个上述的电热器,或视情况只在机油箱底壳放油阀或只在进气歧管化油器的下方安装1个上述的电热器,然后用导线将电热器、控温器、指示器连接在机动车蓄电池或220V交流电源上,电流经蓄电池、导线、指示器、电热器回至蓄电池。电热器通电加热,其表面温度升高。当机动车起动时,装在机动车发动机进气歧管化油器下方的电热器使未能雾化的油滴落在电热器表面上后被加热蒸发,与进入的空气同时加热后,形成易点燃的热混合气进入气缸,使发动机易于点火起动;装在机油箱底壳上的电热器,使集滤器周围及表面油温升高(温度可达30℃左右),机油粘稠度降低,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机械运转的阻力,使发动机容易起动。
电热器壳体的形状可以是空心管状或空心板状或空心球状或空心平底薄缘半圆状或空心平底单抛物面状或空心双抛物面状,其尺寸由机动车或其它燃油动力机械决定。电热器内部的电热元件可以是电热丝或电热片或电热带或电热棒,其阻值由其尺寸决定,其尺寸由电热器壳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控温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元件,也可以是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控制,亦可手动控制,或既可自动控制又可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时,控温器可选用温度传感元件或控制开关(如继电器等);手动控制时,控温器可选用推拉控制开关或其它手动开关;既可手动控制又可自动控制时,可在装置中加一转换器(如转换开关等)即可随时改变控温方式。指示器可以是发光元件或声响元件或数显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温预热装置,除了可用在汽油机或柴油机机动车上以外,还可以用来作为其它燃油动力机械(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上的预热装置。在柴油机机动车或柴油发动机上安装时,安装方法与汽油机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耗电省、安装方便,可使燃烧油充分雾化,燃烧完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大气污染。该装置交直流两用且实现了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可在0℃~-30℃温度范围内,使机动车在3分钟~5分钟后顺利起动,它除了可用于各种汽油机或柴油机机动车外,还可以用于其它燃油动力机械。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自动控制时可控式机动车低温预热器在汽油机车辆上安装及线路示意图。
图2是空心管状壳体电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空心平底单抛物面状壳体加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空心单抛物面状壳体加热器后视图。
图2中,1是接线杆,用于空心管内部电热元件的焊接;2是螺母;3是压紧螺母,用于空心管的定位紧固;4是螺纹接头,用于与机油箱底壳放油阀口螺旋连接;5是磁套管;6是绝缘材料及粘结剂,本实施例选用云母片、氧化镁作为绝缘材料,选用耐高温无机胶作为粘结剂;7是壳体,图中7是选用φ10mm的紫铜管;8是电热元件,选用绕制成螺旋状的φ0.6mm镍铬合金丝;9是接线堵头,用于电热元件的焊接以及空心管的密封,接线堵头应与空心管状壳体内径相同,本实施例中接线堵头9选用φ8mm的紫铜棒。安装空心管状电热器时,先把电热元件8绕制成螺旋状,然后焊接在装有磁套管5的接线杆1和接线堵头9上,装进壳体7内,并用绝缘材料和粘结剂压实粘牢烘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同元,未经刘同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6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