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蓄能直动式液压冲击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7099 | 申请日: | 198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709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芷龙 |
主分类号: | B25D9/00 | 分类号: | B25D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四川省重庆***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 直动式 液压 冲击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蓄能液压冲击器装置的改进,它属于机械冲击工具设备。
已有的手持式蓄能液压冲击器装置,由蓄能部分A;换向部分B;冲击部分C三部分组成。它通过液油进入该装置蓄能器进行贮蓄能量、换向阀换向、使蓄能器贮蓄的高压油进入冲击器进行冲击作功。是目前矿山采矿,建筑施工等行业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工具。
图1所示为已有技术蓄能液压冲击器装置。当开关(3)未按动,液流通过换向活塞(7)的内腔和开关活塞(4)的内腔,再通过换向活塞(7)和开关(3)之间的环形槽流到回流口C,实现泄流。此时压力最低,整个装置处于不工作状态。当开关(3右移切断此回路,油路压力逐渐升高,使得:
1.蓄能器(2)开始贮蓄能量;
2.换向活塞(7)的两端产生压力差,使换向活塞(7)右移堵住进油口。换向活塞(7)的外园槽把冲击活塞(9)的内腔与泄流口d接通,实现卸荷
3.a口的高压油使冲击活塞(9)上移;
当冲击活塞(9)上移到最顶端时,a口和b口接通,高压油使得换向活塞(7)两端压力平衡,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换向活塞(7)左移,此时不管贮蓄的能量是否足够,都得开启冲击活塞(7)内腔进油口。蓄能器里的高压油进入冲击活塞(9)内腔,使冲击活塞(9)快速往下冲击,打击钎头(10)作功。当冲击活塞(9)下降到b口以下时,b口和d口再度接通,于是第二次工作又复而开始。
从图1所示的蓄能液压冲击器装置动作原理中不难看出:该装置结构复杂,蓄能器贮蓄能量与换向活塞无关。所以当输入流量减小时,每次冲击功明显下降,从而对液压站的匹配就要求高,这样就不利于一个液压站配多个冲击器装置使用。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诸项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新的蓄能液压冲击器装置,使该装置结构简单,每次冲击功大小固定,能很好地与液压站匹配,扩大冲击器的应用。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计时将蓄能液压冲击器中的换向阀部分去掉,使该装置中的蓄能器部分直接和冲击器部分联接。整个装置化繁为简,从而使装置的操作、保养、维修极其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动作原理及特点,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已有蓄能液压冲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在图2中,蓄能直动式液压冲击器由蓄能器M和冲击器N二部分直接连接构成。蓄能部分M由上盖(18)、缸体(11)、橡胶蓄气囊(12)、蓄能活塞(13)、启闭锥塞(14)、弹簧(20)拉杆(21)组成。冲击部份N由缸体(11)、开口柱塞(15)、冲击活塞(16)、头(17)组成。当橡胶蓄气囊(12)内加入高压氮气,蓄能活塞(13)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拉杆(21)的台阶面顶动启闭锥塞(14)开启,这时靠弹簧(20)的弹力使启闭锥塞(14)保持开启状态。此时高压油口打开(在此之前,冲击活塞(16)下部高压油的压力使冲击活塞(16)停置在最高位置,开口柱塞(15)上的斜槽泄流口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油冲动冲击活塞(16)往下移,并打击钎头(17)冲击活塞下移的同时,蓄能活塞(13)也下移。使启闭锥塞(14)封住高压油口,开口柱塞(15)上的斜槽泄流口在冲击活塞(16)打击时达到最大开启程度。此时,冲击活塞(16)的内腔实现泄流减压,在下部高压油的作用下,冲击活塞(16)重新上移,作第二次打击准备。
为保证橡胶蓄气囊(12)不与缸体(11)的内壁发生摩擦,在橡胶蓄气囊(12)与缸体内壁间设有橡胶衬垫(19)和装有一定的油液。
为保证冲击活塞(16)在下部高压油的作用下以较低的速度回升,冲击活塞(16)杆的直径一定小于冲击活塞直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器是蓄能活塞(13)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才输出能量,所以每次冲击功大小固定,这样该装置与液压站的匹配就要求不高,容易实现一站多机。
图3为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扩大使用范围,便于没有充高压氮气设备的单位使用。将图2中的橡胶蓄气囊(12)改为弹簧(32),使蓄能活塞(13)压缩橡胶蓄气囊(12)贮蓄能量变为压缩弹簧(32)贮蓄能量。利用高压油复位的冲击活塞(16)改为压缩弹簧(31)的弹力复位。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工艺性好、便于生产制造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保养、维修,更能为矿山采掘、建筑施工所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芷龙,未经王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