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极恒磁头充磁机无效
申请号: | 87217106 | 申请日: | 198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710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良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无线电七厂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极 磁头 充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多极磁头进行充磁的磁化设备。
传统的对恒磁抹音磁头的充磁方法是采用一般的电磁铁和凸极式充磁方法(见图1),它把线圈直接绕制在极头上,绕制方向依次为顺绕、反绕相间,因此极头N、S极也是相间隔,把极头对准抹音头通电充磁,这种方法不能在磁极很密的情况下(6.8mm长的弧面上)进行,使线圈和线径以及线匝受到限制,致使磁化电流过小,磁化磁场过低,很容易造成磁通短路。多极磁头的另一种充磁方法一单股导线充磁方法(见图2),它是把被充磁体对准蛇形单股导线通电充磁,但在磁极很密情况下,则线径受到限制,并且充磁效果不易满足抹音头的磁极由强到弱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多极头充磁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较大地提高充磁磁头性能指标的新型多极恒磁头充磁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
在多极磁头充磁的充磁部分中,设置了一个“U”形软磁铁作为主磁路,在该磁铁上分别绕制有两个交错联接、其磁路既非并联又非串联的激磁线圈;两磁极端头伸出的多极充磁N、S极头对错啮合,排列,但不接触,N、S极头之间夹有绝磁片;在N、S极头上端面的一侧,齐边缘有一使充磁磁头弧面后部抬起离开极头上端面一定距离的绝磁垫片。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机的工作原理框图,它主要由电源、充磁、退磁、检测四部分组成。
电源部分由供电电路、起动电路、稳压电路构成,以向本机提供一稳定的交直流电压。
退磁部分由波形发生器、触发电路、可控硅控制电路及退磁磁路组成,其目的是将欲重新充磁的磁头退磁到几乎为零,原理是由可控硅及触发电路在退磁回路中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把欲退磁的磁头置于这个交变的去磁磁场中,并使交变磁场的幅值自饱和的磁场强度开始连续均匀地减小并直至零磁场。
检测部分主要是使用霍尔元件作探头的特斯拉计进行,它能对充、退磁头进行随机检测并显示。
以上三部分均为现有多极头充磁机技术。
充磁部分由触发电路及可控硅电路、激磁体和极头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用一个“U”形软磁铁作主磁路,其上绕制有两个从磁路上讲既非并联,又非串联、交错联接的激磁线圈,线圈的绕制方向使在可控硅及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充磁电流时,按右手定则,在“U”形软磁铁的两端头最终产生N、S极,但激磁线圈的匝数的多少,应使通过磁极及极头的磁力线 数控制在不使极头饱和为止。在激磁线圈一定的条件下,还可通过调整可控硅以控制激磁电流的大小和磁化的程度。“U”形软磁铁与其上的N、S磁极面接触,两磁极的端头分别有伸出的多个充磁极头,N、S极头的总数至少5个,可以相等或相差一个S极头对错啮合排列,但又不接触,以避免磁路短路,其间隙与极头的宽度相当,N、S极头间隙中夹有绝磁片(如铜等),其大小不应使极头的两侧面相互形成磁通,因此,这些N、S极头的磁路也是相互啮合错开,使向上的磁力线不会闭合,可使放于其上端面上欲磁化的磁头磁化面上形成N、S相互交错的N、S极。由于磁头磁化面是呈弧形的,为使其弧面与极头上端面面接触,以达到面充磁的目的,在这些N、S极头上端面有一与磁头弧面相配合的下凹弧面。为了在被充磁抹音磁头上形成由强到弱的磁极,以便对磁带进行零抹音,在N、S极头的上端面的一侧、齐边缘设置有使被充磁磁头后部离开极头上端面一定距离的绝磁垫片,该绝磁垫片不应掩盖极头上端面,磁头弧面后部被抬起的距离不应大于N、S极头间隙,以使磁力线只能从极头穿出进入磁头,不能被短路折回。
本机为充磁方便,可把其它部件制成柜式机体,台面露出极头上端面,并辅以充磁定位夹具。
本机也可用于对步进电机的多极恒磁转子、定子充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激磁线圈和充磁极头,以及面充磁技术,克服了传统多极充磁机的缺点,可以实现不少于五极的多磁极充磁,充磁磁头磁场强度强,磁极分明,解决了磁极由强变弱的问题,并且操作十分方便,成品率可达99%,并且具有充磁、退磁两种功能。
图面说明
图1、凸极式充磁方法示意图
图2、蛇形单股导线充磁方法示意图
图3、多极恒磁头充磁机工作原理图
图4、本机充磁工作部件示意图
1、激磁线圈 2、“U”形软磁铁 3、磁极
4、极头 5、绝磁片 6、绝磁垫片
图5、极头俯视图
3、磁极 4、极头 5、绝磁片
6、绝磁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无线电七厂,未经成都无线电七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摩机
- 下一篇:真空断路器的新型手动储能合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