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梭织机无效
申请号: | 87217249.X | 申请日: | 198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0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步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纺织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49/24 | 分类号: | D03D49/24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顾明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凸轮开口、连杆打纬、投梭等机构的有梭织机。
织机原来的打纬机构为无急回特性的四连杆机构,开口凸轮规律为简谐、椭圆比或摆线。这种打纬和开口机构的运动,没有为梭子飞行提供最佳的工艺条件,主要问题是:①梭口满开过早,筘在打纬后向后运动太慢,使得由于筘的位置限制,梭子不能在梭口满开时进梭口,要浪费50°*(带*的角度指主轴转角,下同)的梭口满开角;②由于打纬条件的限制,综平不能推迟,迫使梭子早出梭口。由于运动配合存在上述问题,使梭子飞行时间缩短,梭子不得不高速飞行以安全飞越梭道,从而导致了目前织机高噪声、高能耗、高机物料消耗的后果。显然,打纬机构“急回”使梭子早入梭口,开口凸轮在打纬条件不变时推迟综平使梭子晚出梭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为织机设计一种既能合理急回的打纬机构和延迟综平的开口凸轮,使梭子早进晚出梭口,低速飞行,又不过多地改动原1511型或1515型织机,使安装简便、费用低。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明本设计。
1.六连杆打纬机构 增加连杆的目的是为了使原四连杆机构中的筘腿、曲柄等得以保持不变,使设计不影响其他的机构,同时也是为了减小运动压力角,改善机构的受力。附图1中:1为曲柄,2为连杆①,3为连杆②,4为摇杆,5为筘腿,6为墙板,7为摇杆4的托架。该机构只是在织机墙板上装了一托架,添加一摇杆和一连杆。托架7用至少两个紧固件固装在织机墙板6的中部空留区域,连杆2、连杆3和摇杆4用一个钢销链接。本设计采用了以急回角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压力角和运动加速度不超过给定值等为约束条件。取设计变量为摇杆4回转轴距曲柄轴的水平距离x和垂直距离y,连杆①长l1,连杆②长l2,摇杆4长l3的有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因而最优地解决了增加急回角与减小压力角及织机纵向振动的矛盾,这是其他设计方法难以做到的。整个设计过程由计算机完成,所以快速准确。对于1511型织机,优化结果为x=170毫米,y=300毫米,l1=115毫米,l2=355毫米,l3=180毫米,急回角为22°,最大压力角为48°。对于1515型织机,优化结果为x=225毫米,y=300毫米,l1=155毫米,l2=395毫米,l3=180毫米,急回角为21°,最大压力角为47°。该机构可使梭子在梭口满开时就能入梭口,即将梭子入梭口角提前30°*。通过大量计算分析后发现,对于窄幅织机(类似于原1511型织机):x=150~180毫米、y=290~330毫米、l1=100~125毫米、l2=300~380毫米、l3=150~230毫米、对于宽幅织机(类似于原1515型织机):x=200~235毫米、y=290~330毫米、l1=130~170毫米、l2=350~430毫米、l3=150~230毫米,在此范围内各参数合理取值都能使筘座获得急回效果,且压力角不大于50°,筘座动程基本与以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未经西北纺织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7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