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高脂血症病的中药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0254.2 | 申请日: | 198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1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登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曲靖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学富,许永昌 |
地址: | 云南省曲靖***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高脂血症病 中药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防治高脂血症病的中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桑寄生、丹参、山楂、山药、泽泻、蒲公英、大黄混合粉碎过筛,红花单独粉碎过筛,上述8味药的粗粒和茵陈、葛根、茯苓、首乌一起加水浸润、煎煮、过滤、浓缩,以浓缩液粘合前述8味药的细粉泛丸,
b、上述各味药在配方中的比例为:桑寄生10.23~17.04%,丹参10.23~17.04%,山楂8.52~14.20%,山药6.82~11.36%,泽泻5.11~8.52%,茵陈3.41~5.68%,蒲公英3.41~5.68%,大黄1.70~2.84%,红花5.11~8.52%,葛根10.23~17.04%,茯苓6.82~11.36%,首乌3.41~5.6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液的配制是将前述8味药粉碎过筛后的粗粒和茵陈、葛根、茯苓、首乌一起用水浸润1小时,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加热浓缩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泛丸是以浓缩液粘合细粉,红花细粉的五分之四泛在丸内,五分之一泛在丸外作为包衣,先起好母子,向母子喷洒药液,使其均匀湿润后,撒入适量细粉,待细粉均匀地粘附在母子表面,再喷雾药液,撒入细粉,如此交替重复进行,药丸泛成后以60℃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02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