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8100598.3 | 申请日: | 198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27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三工厂 |
主分类号: | C25D3/00 | 分类号: | C25D3/00;C25D21/14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永联 |
地址: |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镀生产的清洗水不排放新工艺,即自然闭路循 环工艺。
长期以来,电镀生产中污水的处理以及由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 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不能很好解决的难题。美国专利4,595, 474号公开了一项题为“电镀液回收系统”的技术文件。该系统用 虹吸作用将清洗槽中的液体向电镀液逐渐减少的电镀槽中补充,以保 证电镀槽与清洗槽中的液面平衡,从而部分地回收电镀液,并使最后 一个清洗槽排出的清洗液的污染度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与传统 的电镀生产工艺相比,该技术在利用电镀液以及减小清洗液的污染度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由于其电镀生产中电镀液的蒸发量与清 洗槽中清洗液的回收量不能达到平衡,即蒸发量远小于清洗液的回收 量,电镀生产中仍有大量污水排放,所以它并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 而本发明则是一种电镀生产的不排放工艺,它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发明所说的电镀生产工艺,除包含有电镀槽和清洗槽外,它还 设有储液槽,储液槽位于镀槽的上方。所用清洗槽的数目为4~6个, 各清洗槽之间用软塑料相连。具体的电镀工艺过程是这样的:在电镀 生产中,以确定的周期对清洗槽进行翻槽,即将第一清洗槽的清洗液 引入储液槽,再将第二清洗槽的清洗液引入第一清洗槽,如此依次引 入,直到将最后一清洗槽的清洗液引入倒数第二个清洗槽,最终在引 空的最后一清洗槽中加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以补充清洗液。每过一个 周期则进行这样的翻槽一次,以此来保证最后一清洗槽中有害物质的 浓度总是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极限值。引入储液槽中的液体则根 据需要向镀槽中补充,从而弥补镀液由于蒸发和被镀件带出产生的消 耗最终达到使镀液的蒸发量大于或等于储液槽中清洗液的回收量,亦 即蒸发量与回收量的平衡。当镀槽中镀液的工作温度为室温时,其蒸 发量小,所需的补充量也少,此时加热储液槽40~50℃时,其蒸 发量较大,所需的补充量也大,此时可不加热储液槽,从而达到“蒸 发量与回收量”的平衡。本工艺中各清洗槽的底部均装有压缩空气管 道,并用一定量的无油无水压缩空气搅拌清洗液,使其浓度均匀。实 际生产过程表明,本发明所说的电镀生产工艺由于做到了生产过程中 不排放任何镀件清洗水,所以它不仅对环境不产生污染,还全部回用 了镀件带出的电镀液,并在一个周期的停水时间里能做到连续生产而 不间断,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同时由于清洗水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 水,镀件的电镀质量显著提高。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光亮镀铜的电镀生产装置示意图:
图1中,(1)为储液槽,(2)为电镀槽(3)、(4)、 (6)、(6)均为清洗槽,(7)为压缩空气管道;(8)为蒸气 加热管;(9)为储液输送管;(10)为过滤机;(11)为清洗 液输送管道,(12)为软塑料。电镀液的工作温度为室温,镀槽的 体积为2米3,各清洗槽的体积相等,均等于1米3,储液槽的体积 为2.5米3。电镀生产中为了避免镀件从一槽放入另一槽时镀液被 带出槽外,各个槽之间用软塑料(12)相连。各清洗槽的底部均装 有压缩空气管道,清洗液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搅拌,既可使清洗液 浓度均匀,减少各槽镀液的带出量,又能对镀件产生冲刷作用,达到 彻底清洗镀件,提高电镀质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三工厂,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三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0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