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非金属复合物直接吸附式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0882 | 申请日: | 198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384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燮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云霞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金属 复合物 直接 吸附 净化 方法 | ||
一种非金属复合物直接吸附式净化方法,用于净化空气和水质,能直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和水质中的有害化学成份,非金属复合物是以麦饭石、沸石、硅质岩为主要原料,并加上徽量活性炭配成,用该非金属复合物能制成净化空气和水质的装置。
本发明属于空气和水质的净化方法,用于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自动给水装置的二次污染。
目前广泛使用的净化方法和装置很多也较为成熟,如转电除尘式,喷淋除尘式和纤维吸浮式等。这些净化装置多为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而对空气中有害气体不能起到净化作用。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净化多采用抽气喷淋,再用化学方法或离子交换树脂等间接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不仅净化效果差,而且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净化处理,结构复杂、成本高、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化工区消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污染和补气式自动给水装制二次污染的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直接吸附式的净化方法,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用于降低化工企业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标准和消除补气式自动给水装置的二次污染。以补充现有净化方法和设备的不足。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在于该方法是用非金属复合物做为吸附剂,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各种病菌,水质中的部分有害化学元素,非金属复合物是以麦饭石、沸石、硅质岩为主要原料并加上微量活性炭配成,麦饭石、沸石、硅质炭,活性炭的成份体积比例为3∶2∶1。
·该非金属复合物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毒理实验证明,无毒、对体无害。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该净化方法和装置不仅能直接吸附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而且能对水质中的部分有害化学元素,如pb、cd、Hg等和大肠杆菌、杂菌等进行吸附,并能放出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元素。经实验证明对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吸附效果如下:
经实验证明对水质中有害化学成份的吸附效果为cd87.6%、pb80%、Hg81%。放出有益化学成份Zn、Sn、Ca、Mg、SiO2各为0.5毫克/升、降低水的硬度1mg/升低降HPO240.5毫克/公升。
附图1为本发明用做净化空气的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用做净化水质的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
1进气管、2顶盖、3园筒状容器、4筛式托盘、5支脚、6非金属复合物、7底盖、8出气管、9进水管、10筛式托盘、11非金属复合物、12人孔、13筛式托盘、14出水管、15缸状容器。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案是用非金属复合物做为吸附剂,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各种病菌和水质中的部分有害化学元素,非金属复合物是以麦饭石、沸石、硅质岩为主要原料并加上微量活性炭配成,麦饭石、沸石、硅质岩、活性炭的成份体积比例为3∶2∶1∶0.1。
附图1为本发明用做净化空气的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将非金属复合物装在园筒状的容器3内,园筒状的容器上端有一进气管(1),下端有一出气管(8),园筒状的容器内装有三层筛式托盘(4),将非金属复合物(6)分别装在三个筛式托盘上,非金属复合物的厚度为5mm,筛式托盘之间用支脚5支撑,园筒状容器上端有顶盖(2),下端有底盖(7)、进气管裸于空气中,出气管接于待净化的设备中。即可实现净化空气的作用。
附图2为本发明用做净化水质的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将非金属复合物装在缸状容器(15)内,缸状容器上方有一进水管(9),进水管的下方有一筛式托盘(10),缸状容器下方有一出水管(14),出水管上方有一筛式托盘(13),非金属复合物(11)放在缸状容器内,筛式托盘用以支撑非金属复合物,防止非金属复合物流失,缸状容器的一侧有一人孔(12),用于更换非金属复合物。缸状容器是用涂有无毒防腐层的钢板制成。该装置即可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待净化的水由进水管进入,净化后的水由出水管输出即实现了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燮,未经李俊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写字手套
- 下一篇:3·6·9智能学、教、玩具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