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金属氧化物的连续冷却凝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1095 | 申请日: | 198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109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赖讷·迪特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汪锡安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连续 冷却 凝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连铸金属氧化物的连续冷却凝固方法,其中将产品的熔体在两个旋转的轧辊之间冷却,产品以凝固的金属带形式从两辊间的缝隙中输出,至少移动两辊中的一个来改变缝隙的宽度,两辊以垂直于缝隙的一定力相压。
由西德专利PS 1259762已知这样一种方法,其中金属氧化物熔体撞在一个内冷辊的圆周表面上,在此硬化并作为塑性带从一缝隙之间穿过,该缝隙由冷却辊和一个挤压辊形成,挤压辊设置得可垂直于缝隙移动,并通过一个带平衡于重块的滑车组以一预定的挤压力压向冷却辊。由此使得处于塑性状态的金属氧化物带从冷却辊上脱开,并弯离冷却辊的圆周表面,从而可成一条冷却的水平带运走。
由于在该已知方法中,熔体在进入辊间缝隙之前已经凝固,故在辊间不会形成熔体积聚物,也就不需要端部密封元件。当很厚的物料层已在冷却辊上硬化时,虽然由于挤压辊可垂直于轧辊间隙移动而避免了轴承断裂,但预定的辊间缝隙的调节就不可能。由该已知方法得到的产品带厚度极不恒定,对由该产品带制成的料颗粒均匀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EP-B1-0057651已知,可使金属氧化物熔体在连铸过程中,按下述方法冷却凝固,即把熔体浇入轴线平行的两个内冷辊形成的渐缩间隙中,两辊以基本相同的圆周速度反向旋转。应调节两辊的转数及其冷却能力,以使辊间缝隙的转轴平面上已凝固的两外表层之间还有一层液态膜层存在,该液态膜层还应向轧辊缝隙后延伸较短长度。
该已知方法中保持辊间缝隙不变,以致当凝固的物料被压出辊间缝隙时,可能会出现轴承或轴的断裂。
本发明的任务就在于,开发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使已凝固金属氧化物的带厚可基本保持不变。
本发明以测量由每次产品带厚度预先确定的缝隙宽度,确定测定值对规定值的偏差,并根据该偏差调节轧辊转数,当缝隙中带厚相对于规定值偏低时,降低转数,当缝隙中带厚相对规定值偏高时,提高转数的方式完成上述发明任务。
根据经验,不可能保持辊间浇注间隙的填充高度不变,因而不能保持熔体与轧辊的接触角恒定不变,因为很难保持熔体的流量恒定。用本发明的调节,则可不取决于该接触角而保持形成产品带的厚度基本不变,原因是保证了不变的冷却速度。通过提高转数可使熔体与轧辊的接触时间缩短,这样就降低了带厚,而降低转数并因而增加了接触时间,则使带的厚度增加。通过精细的调节可使凝固的金属氧化物带厚度相当精确地保持恒定,从而使由此得到的磨料颗粒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
粘附在轧辊表面上的已凝固金属氧化物由剥皮器清除。当轧辊表面上粘附有一层剥皮器不能去除的已凝固金属氧化物均匀薄层时,本发明的调节仍可形成具有基本上不变的厚度的凝固金属氧化物带。
轧辊可用柱形辊、锥形辊、其组合形式或有其它外型的辊,只要能实现期望的冷却、凝固和通过辊间缝隙的输出即可。轧辊上方的浇注间隙由相宜成形的密封元件从端面密封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扎股份公司,未经隆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