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1115.0 | 申请日: | 198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7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6-05 |
发明(设计)人: | 石渡哲牛;田口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15/44 | 分类号: | G11B1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淑芳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记录 重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的磁带驱动部分。
在后面的图4中示出了普通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的磁带驱动系统的框图。14是一只惰轮,15是一只驱动轮,16是一只主动轮电动机,17是一只进带盘,18是一只卷带盘,19是进带盘的标志信号脉冲发生部分,20是卷带盘的标志信号脉冲发生部分,21是控制部分,22是伺服机构部分,23是在惰轮位置的驱动部分,24是主动轮电动机16的标志信号脉冲发生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驱动系统的操作将在下面加以解释。当磁带从停止状态转到磁带快进和快倒状态时,惰轮14与主动轮电动机16驱动的驱动轮15接触。根据驱动轮15的旋转方向,当从磁带停止状态转到磁带快进状态时,惰轮14与卷带盘18旋转接触,根据驱动轮15的旋转方向,当从磁带停止状态转到磁带倒带状态时,惰轮14与进带盘17旋转接触,从而将磁带按倒带方向进给。
然而,按照上述方法,改变主动轮电动机16的旋转方向所需的时间是不定的,而且要达到旋转方向完全改变必须等待比较长的时间,从而使得磁带从停止状态转到快进或快倒状态需要较长时间。如果试图通过缩短完全改变主动轮电动机16的旋转方向所必需的等待时间来减少这种转换时间,那么惰轮14要在主动轮电动机16的旋转方向完全改变之前就与驱动轮15接触,这就使得惰轮14有可能与所要求带盘相反一侧的带盘旋转接触(这种状态以后称为反旋转接触)。或者即使主动轮电动机16的旋转方向是正确的,也会产生麻烦,就是机械部分工作不良有时使得惰轮14和驱动轮15锁住或引起反旋转接触。
鉴于上述普通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惰轮与带盘旋转接触时能防止反旋转接触或机械锁住的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包括驱动磁带盒一半的毂的两个带盘,也就是一个进带盘和一个卷带盘,还包括一产生驱动力的主动轮电动机、由所述主动轮电动机驱动的一驱动轮、具有两个位置的惰轮,在其中一个位置,惰轮与所述驱动轮相接触,而在另一个位置时,惰轮不与所述驱动轮接触,并且,当从惰轮不与驱动轮接触的状态转到惰轮与驱动轮接触的状态时,所述惰轮根据驱动轮的旋转方向与进带盘或卷带盘旋转接触,本装置还包括在惰轮位置处转换所述惰轮位置的驱动部分、按照所述主动轮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产生一定时间的脉冲信号-也就是主动轮标志信号-的主动轮标志信号发生部分,按照所述两个带盘的旋转速度产生一定时间的脉冲信号-也就是进带盘标志信号和卷带盘标志信号-的标志信号发生部分、用所述主动轮标志信号或带盘标志信号控制所述主动轮电动机的旋转的伺服机构部分、探测所述伺服机构部分的伺服锁定的伺服锁定探测部分、探测所述主动轮电动机旋转方向的主动轮旋转方向探测部分和一个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通过所述带盘标志信号确证惰轮的旋转接触已告完成,如果有错的话,探测可能存在的错误旋转接触,并且输出再试行一次旋转接触操作的指令给所述伺服机构部分和在惰轮位置处的驱动部分。
按照上述机构,当惰轮与一个带盘处于旋转接触状态时,控制部分探测两个带盘的标志信号是否都已产生,也就是说,两个带盘是否都在旋转,从而确定旋转接触是否已正常完成。如果只产生一个带盘的标志信号,就是说只有一个带盘在旋转,或者,如果两个带盘的标志信号都没有,也就是没有一个带盘在转动,就判定惰轮发生了错误旋转接触,并且指令在惰轮位置的驱动部分把惰轮返回不与驱动轮接触的位置,以便再次尝试旋转接触操作。
图1是本发明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框图。图2和图3是表示本发明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图4是普通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主要部分的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解释。
图1是本发明磁性记录和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中,1是一只惰轮,它通过在惰轮位置的一个驱动部分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即在惰轮1和驱动轮2接触的状态和惰轮不和驱动轮2接触的另一个状态之间转换,2是由主动轮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轮,3是主动轮电动机,4是进带盘,5是卷带盘,6是进带盘的标志信号发生部分,7是卷带盘的标志信号发生部分,8是控制部分,9是从控制部分8接收命令、控制主动轮电动机3的伺服机构部分,10是探测主动轮伺服是否产生锁定的伺服锁定探测部分,11是按照控制部分8给出的命令转换惰轮位置的、在惰轮位置处的驱动部分,12是主动轮标志信号发生部分,13是主动轮旋转方向探测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方法
- 下一篇:黄血盐钾离子交换法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