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飞轮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1437.0 | 申请日: | 198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7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唐;王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K1/30 | 分类号: | B21K1/30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瑞溥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飞轮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自行车飞轮的制造方法。
自行车飞轮如图1、2、3所示由外圈[1]、内芯[2]、两个挡圈[3]和棘轮爪、钢珠等组成。目前外圈和内芯采用热锻和冷锻方法制成,挡圈用板料冲压制成。材料利用率和生产率都很低,产品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高效少、无切削新工艺来制造自行车飞轮,提高材料利用率。
本发明的构成是用一个坯料经过塑性加工和分切等工序来制成自行车飞轮的外圈、内芯和两个挡圈。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4,由棒料切下的毛坯经过加热、镦粗和冲孔联合工艺,冲去连皮,再经过正反联合挤压工艺制成第一中间坯再将第一中间坯冲切成三件,第一件压成外圈,第二件压成挡圈,第三件经过镦挤联合工艺制成第二中间坯,再将第二中间坯冲切成两件,其中第一件压成一个挡圈,另一件经镦挤联合工艺制成内芯。
为实现本发明用一个棒料毛坯制成自行车飞轮的外圈,内芯及二个挡圈,须将毛坯用专门的锻压工艺制成特定形状的中间坯件,为完成上述要求的锻压工艺须用镦冲联合工艺及特定的模具,本发明利用中国专利85100078专利的模具及工艺来制成第一中间坯件,其模具结构如图8,本模具为镦粗和冲孔联合工艺专用,压完工件从凹模上端取出,模具结构除通用的上、下垫板[15、16],上、下冲头[17、18]以及相关的联结件外,有一个在工作过程中能上下浮动的组合凹模[19],该凹模由一个外圈[20]和两个内圈[21、22]压配组成。工作开始时,坯料放入组合凹模[19]内,起导向定位作用。上冲头[17]向下行程接触坯料后,压板[26]推动组合凹模[19]下降,控制金属的变形,起凹模作用。上冲头回程时,组合凹模由导柱弹簧[23]推回,顶料杆[25]推出工件[24]。然后进行第二个工件生产。
本发明的优点是节约材料和能源,生产率高,可降低产品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且所用的压机吨位较小。
将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自行车飞轮零件外圈图。
图2为自行车飞轮零件内芯图。
图3为自行车飞轮零件挡圈图。
图4为流程图。
图5为零件加工过程图。
图6为第一中间坯分切剖面示意图。
图7为第二中间坯分切剖面示意图。
图8为镦冲联合工艺模具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棒料毛坯[4]经过镦冲联合工艺成型如[5],再冲去连皮成[6]形状的坯件,坯件[6]经正反挤联合工艺后成形为第一中间坯件[7],该坯件按图6虚线所示冲切分切成三件[8、9、10],第一件[8]经预成形制成[11]形状的零件,再终锻制成外圈[1]后冲出齿形。第二件[9]经过锻压成形制成挡圈[3],第三件[10]经镦挤联合工艺制成第二中间坯件[12],该坯件按图7所示虚线冲切分切成两件[13、14],第一件[13]经锻压成型为挡圈[3],第二件[14]经镦挤联合工艺成形为内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杆式冲击断裂破碎性能测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阴极射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