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式粉碎机无效
申请号: | 88101496.6 | 申请日: | 198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852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博久;有马谦一;山本次男;高汎;久松健一;山口启树;古闲义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2C15/04 | 分类号: | B02C15/04;B02C2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碎机 | ||
本发明涉及辊式粉碎机,更具体来说,涉及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制造煤粉锅炉中使用的煤粉,或在水泥生产中用于粉碎熟料或者用于其它类似的目的。
在本发明书的开始,首先参照图14例举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的一个实例。这种图示辊式粉碎机有如下的结构:在辊式粉碎机的主体(1)中设置一个由垂直传动轴(未示出)转动的工作台(2)。一组轧辊(3)设置在工作台(2)上,当其压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时即被转动以碾压需要粉碎的材料(a);旋转式分粒器(6)装在工作台(2)的上方,把需要粉碎的材料(a),如块煤通过进料管(8)投入粉碎机,在转动的工作台上,各轧辊以一定的负荷将其碾碎,并排到工作台的外周,通过下部的热空气进口(4)进入的热空气(b)携带被粉碎的材料通过沿工作台(2)整个外周敞开的上吹通道(5)进入工作台上面的粉碎机主体,因此,被粉碎的材料从上方被热空气,即上升的载运气体,送到旋转式分粒器(16),然后上述被粉碎的材料被旋转叶片(6a)分成粗粉和细粉,细粉由排出管(9)输送,而粗粉被排出分粒器外,落到工作台(2)上再次被碾压,在旋转式分粒器的底部是一个平的底板(6b)。
在上述辊式粉碎机中,排到旋转式分粒器外的粗粉通过从粉碎机底部向上吹送的载运气体按重量分粒,重量分粒器原理是以斯托克斯定律为基础的,其公式为:
μt=g(ρs-ρg)d2g/18μg
式中:
μt为颗粒相对于气流的最终沉降速度(厘米/秒)
μg为上升气流的速度(厘米/秒)
g为重力加速度(厘米/秒2)
ρs为固体密度;
ρg为气体密度
dg为粒度。
当颗粒相对于气流的最终沉降速度μt等于气流上升速度μg时,即满足关系式μt=μg时,从外部看来颗粒似乎是静止的,但是如果μt>μg时,颗粒看起来是在下降。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存在以下的问题:在旋转式分粒器底板下会产生旋涡,在旋转叶片进口处的气流速度会变得紊乱,这样旋转叶片进口处气流的紊乱会大大地恶化分粒性能,这是因为旋转式分粒器所利用的原理是以旋转叶片转动引起的离心力与气流作用在颗粒上的向心力之间平衡力为基础把粗、细粉分开,而且细粉会沉降并堆积在平的底板上,如果连续长期间堆积,以煤粉为例,会引起自燃或爆炸。
另外,上述现有技术的辊式粉碎机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使旋转式分粒器的旋转叶片所分选出并被排到外部的粗粉落到工作台上并再次碾碎时,由于粗粉由上升的运载气体所携带的颗粒组成,而且在粉碎机横截面上沿径向和周向的每一位置处的上升的运载气体的速度大都相等,所以上述粗粉难于落在工作台上,因而粉碎机中的损耗增大,粉碎机内会变成一流化床,使压力变化变大,这对粉碎性能带来极为 不利的影响。
而且,在现有技术的辊式粉碎机中所设置的旋转式分粒器中,尽管分粒叶片的安装角是影响分粒性能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在最佳的范围之内,但是要确定这一安装角却并没有任何一定的根据。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改进型的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
本发明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其分粒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大大改善,并能防止分粒器中的自燃或爆炸,因而也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机内的压力损失和压力变化幅度大大降低,而且也大大改善了粉碎性能及运转可靠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其分粒叶片的安装角可以选取最佳值,因此被粉碎材料分成粗、细粉的效率会更高。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旋转式分粒器相结合的辊式粉碎机包括一个装在粉碎机主体中由一垂直传动轴转动的工作台,一组轧辊当其压紧在工作台上表面时即被转动与工作台一道碾压需要粉碎的材料,以及设在工作台上方为分选上升运载气体中的被粉碎的材料的一个旋转式分粒器,在这种粉碎机中,一个向下凸的整流锥体设置在旋转式分粒器之下,一向上凸的排出分粒器内沉降物的锥形斜板设置在整流锥体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