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氧化物陶瓷型超导电线的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8101528.8 申请日: 1988-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33991C 公开(公告)日: 1997-02-05
发明(设计)人: 泽田和夫;林和彦;矶茂树;山本进;村井照幸;河部望;系崎秀犬;藤田顺彦;柴田宪一郎;佐佐木仲行;欠津修禾;上代哲司 申请(专利权)人: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大卫·萨莫罗维奇·萨莫罗维奇;弗拉基米尔·卡波维奇·卡拉汉安;维彻斯拉夫·伊欧西夫维奇·库内索夫;弗拉基米尔·勃里索维奇·柯烈利安斯基;奥立格·瓦伦丁罗维奇·库内索夫;尼古拉·格里高里维奇·卡拉洽班;乔治·伊格罗维奇·施莫拉托夫;埃符金尼·亚历山德罗夫维奇·克卢金;西蒙·沃弗维奇·利夫施茨
主分类号: H01B12/02 分类号: H01B12/02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杜日新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 氧化物 陶瓷 超导 电线 制造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制造超导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将由具有超导特性的复合氧化物所构成的陶瓷原料粉末填充在金属管中,对上述填充有陶瓷原料粉末的金属管实施使其截面积缩小的塑性变形加工;对已塑性变形后的上述金属管进行加热处理,使填充在上述金属管中的陶瓷原料粉末烧结;在热处理后,以小于50℃/分速率对含有已烧结陶瓷原料粉末的上述金属管进行缓慢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陶瓷原料粉末的制备,通过步骤将Bi2O2粉末、SrCO3粉末、CaCO3粉末和CuO粉末进行混合和干燥后,把混合粉末进行成形和烧制,之后,将烧结体粉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管用从Ag、Au、Pt、Pb、Ph、Ir、Ru、Os、Cu、Al、Fe、Ni、Cr、Ti、Mo、W、Ta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中选出的金属来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加热处理在700℃至10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金属管的塑性变形加工是以16%至92%范围内的加工率使金属管的截面积缩小的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超导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具有超导特性的复合氧化物所构成的陶瓷原料粉末填充在金属管中,该金属管用从Ag、Au、Pt、Pd、Rh、Ir、Ru、Os、Cu、Al、Fe、Ni、Cr、Ti、Mo、W、Ta以这些金属的合金中选出的金属所制成;在填充着陶瓷原料粉末状态下,以16%至92%范围内的加工率进行使上述金属管的截面积缩小的塑性变形加工;对塑性变形后的上述金属管在700℃至10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处理来烧结填充在上述金属管中的上述陶瓷原料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管的上述塑性变形加工是热塑性变形加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管的上述塑性变形加工是冷塑性变形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陶瓷原料粉末包含具有K2NiF4型晶体构造氧化物的复合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氧化物是(La、Ba)2CuO4或(La、Sr)2CuO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陶瓷原料粉末包含具有超导特性钙钛矿型结晶构造的复合氧化物,具有以一般式(α1-x、βxyOz,其中,α是从周期表的IIa族元素中选出的元素,β是从周期表IIia族元素中选出的元素,γ是从周期表的Ib、IIb、IIIb、IVa和VIIIa族元素中选出的元素x、y和z分别是满足0.1≤x≤0.9;0.4≤y≤4.0;1≤z≤5的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α是Ba,上述β是Y,上述γ是Cu。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性变形加工是拉丝加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拉丝加工是通过拉模拉丝、辊轮拉丝模拉丝或挤压拉丝来进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性变形加工是锻造加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锻造加工是通过陷型模或轧辊而进行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具有上述超导特性的复合氧化物所构成的陶瓷原料粉末预先被制成颗粒。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变形加工是在700至100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大卫·萨莫罗维奇·萨莫罗维奇;弗拉基米尔·卡波维奇·卡拉汉安;维彻斯拉夫·伊欧西夫维奇·库内索夫;弗拉基米尔·勃里索维奇·柯烈利安斯基;奥立格·瓦伦丁罗维奇·库内索夫;尼古拉·格里高里维奇·卡拉洽班;乔治·伊格罗维奇·施莫拉托夫;埃符金尼·亚历山德罗夫维奇·克卢金;西蒙·沃弗维奇·利夫施茨,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大卫·萨莫罗维奇·萨莫罗维奇;弗拉基米尔·卡波维奇·卡拉汉安;维彻斯拉夫·伊欧西夫维奇·库内索夫;弗拉基米尔·勃里索维奇·柯烈利安斯基;奥立格·瓦伦丁罗维奇·库内索夫;尼古拉·格里高里维奇·卡拉洽班;乔治·伊格罗维奇·施莫拉托夫;埃符金尼·亚历山德罗夫维奇·克卢金;西蒙·沃弗维奇·利夫施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15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