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材料的结晶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2045.1 | 申请日: | 198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4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02 |
发明(设计)人: | 乌拉·奥伦施拉格;珍·龙尼·帕德逊;厄玲·索兰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PLM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56;B29C7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材料 结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结晶用可结晶热塑性材料制成的胚料底部的方法,所述胚料包括底部(18)、侧壁(12)和开口部分(19),该方法包括将所述胚料支承在一模型中以便胚料的底部(18)铺满模型的底部,使底部(18)中央部分(63)的材料加热至超过所述热塑性材料玻璃化温度(Tg)的高温,该温度至少为140℃,其特征在于当材料在所述高温时,向中央部分(63)的材料施加压力,该压力通过机械压制元件(20,30)从所述中央部分的两面施加,机械压制元件使中央部分材料的厚度减少,与仅用加热结晶的方法相比,加热和加压力的结合缩短了材料结晶的时间,然后停止使用压力并使中央部分的材料冷却。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制期间材料的厚度减小了至少20%。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的厚度减小了至少40%。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压力施加到至少部分地被未受压材料包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压力使得选择区域的厚度减小比周围区域大。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在压制期间基本上不受到拉撑。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制加热材料的期间加热机械压制元件。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制期间使加热材料变型但基本不影响材料的体积。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压制元件在所述杯底形成具有不同结晶度的环状带。
10、按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带是同心的并且直径逐渐加大。
11、按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在结晶度上是连续变化的。
1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有一个较厚的中心区域和一个较薄的周围区域,对杯底材料的压制和厚度减小作用于所述中心区域,而被挤压的材料流向所述周围区域。
13、按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区域厚度减小期间,使杯底的周围区域形成环状支承部分。
14、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5、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柱塞(20)和一模件(30),并将它们移动到可使置于两者之间的热塑材料(13)承受压力的最小距离。
16、按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别紧靠热塑材料的柱塞和模件的面(23,33)的温度调节到并保持在前面限定的温度是由柱塞(20)和/或模件(30)上的元件(29,30)完成的。
17、按权利要求15或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柱塞(20)紧靠坯料(10)的底部(18)的内表面,所述柱塞有一被环绕的突起部分(70)所包围的凹陷中心模面(23),突起部分(70)通过一基本上向外倾斜的面(25a)与中心模面(23)连接,模件(30)有一被由基本上倾斜的带状环绕外侧部分(35)所包围的中心模面(33)。外侧部分(35)的形状及取向与柱塞的基本向外倾斜的面(25a)相配合,以使模件(30)和柱塞(20)相互移动到模面(33)处于柱塞的基本向外倾斜的面(25a)内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LM公司,未经PLM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0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玉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装记录介质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