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流水作功发电船在审
申请号: | 88102221 | 申请日: | 198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222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义坤 |
主分类号: | F03B13/08 | 分类号: | F03B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水 作功发 电船 | ||
该发明属机、电科技领域。
该发明的参考资料:据中国科学院1985年4月5日所供资料:我国以流速乘流量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用于发电每年可发6.7亿瓩,可开发的量3.7亿瓩,全国利用率为百分之三,西南地区蕴藏量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但很大的江河缓流和急流等水力资源未估计在内;又据水电部302室于1985年4月6日提供的材料:现今国内外水力发电形式是筑坝拦水及建水库蓄水,造成流水落差,流水冲转水轮带动机组发电,近来在方法上未有新的突破。
该发明既不需要筑坝拦水又不需要建库蓄水而是利用江河流水的力冲转水轮带动机械作功或发电。因方法与前人的不同,所以申请发明专利。
该发明流水作功发电船为系列产品,其规模大小与同一个船上水轮轴的多少不受限制而根据用户需要及所使用的地方水域情况而定。
该发明是用具有强度足够又符合安全和积能性良好,并且能承担一切装配设施而又能超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船或其他物体作支持物来实行利用流水的力作功或发电。
在该发明中采用面平头尖形窄体长舷直邦壳与底垂直的船作支持物来承担一切装配设施,这是实用于中小规模的产品因为船的邦壳与底垂直在水中稳定性良好而积能性较差,而大规模和特大规模的产品在稳定性足够的条件下其船的邦壳与底夹角应大于90°(见图6所示)而增加积能性。该产品不论规模大小船面板均面平头尖,船头板和底的夹角应大于130°,船尾板和底板的夹角或大于90°或等于90°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该发明流水作功发电船为非航行船只而类似水上工作平台以锚或桩与地壳固定以锚链或缆绳系在船头复板双桩上而定位于有相当流速的水域上后在两侧下锚以锚链系在两侧复板双桩上以抗衡风浪袭击而保持船身平稳。
图1是流水作功发电船的三视图,在这三视图中采用同一标记。
图1A是从船尾部横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正视图。船的头部1和船的尾部2是同一个船体,因为船身的长度由数米到数百米,故在图1B、C中船的中部用破断符号表示;因为在同一条船上水轮由一对到若干对而在图1B、C中用四对作为代表。当流水依箭头所示方向不断流动时便推动各水轮上叶片6跟着同向周而复始的运动。水轮叶片是方形或长方形金属平板或其他材料在四周有角铁边框铆焊坚固而两侧伸出等长的叶柄,各叶柄基部侧面打两个有适当距离等直径的通孔以螺栓螺帽紧固在圆形法篮盘内侧(见图5),如此由12只叶片组合成1个水轮其两个法篮内套尾部相对安装在轴3超出船面两端的轴上,再将各个叶片外侧边两个顶角用圆钢或角铁焊结成圆形或正多边形而组成完整的水轮。如图1B、C和图4A所示。
在图1中水轮罩壳7由角铁构成三边长方形框架数个,框架两侧是辐柄,辐柄基部两侧打两个有一定距离等直径通孔与圆形铁盘内侧面上相对应的通孔以螺栓螺帽紧固,圆铁盘中心有厚壁的套,此套也是水轮罩壳的轴承壳由端盖和此套紧配合以螺栓紧固而端盖与轴承内套呈松配合而将水轮罩壳稳定在水轮两侧的轴3上使轴3和罩壳7两者转动互不影响,在框架外面安装与框架几何图形相符合的金属薄板组成完整的水轮罩壳7。如图1所示。当水轮罩壳7呈开启如图1B所示时阻挡风、雨对水轮袭击向着流水方向旋转90°后浸没在水中的阻挡流水对水轮叶片6冲击而使水轮止动从而使该水轮轴止动起刹车作用。安装在船上的水轮罩壳开启与降落的一种装置中的小型三相交流电动机15正转或反转都能带动蜗杆蜗轮减速器14的蜗轮与穿通蜗轮中心及其罩壳的轴转动,在此轴的外侧端装标准正齿轮13而在相对的水轮罩壳7辐柄基部圆形铁盘外侧并联一只模数相同齿数相等或不等的标准正齿轮12使两者交合,在穿通蜗轮及其罩壳轴的内侧端刨成方形供人力用带有超越机构的配套扳手开启或降落水轮罩壳7使用;而安装在水轮间过跳板上另一套水轮罩壳7开启与降落的装置中小型三相交流电动机16正或反转时均带动蜗杆蜗轮减速器17转动从而带动穿通蜗轮中心及其外壳的轴18两端的链轮26拨动水轮罩壳两边缘上圆柱销式齿条(可用配套的链条代替)27而使水轮罩壳7开启或降落。轴18两端链轮26外侧的轴头刨成方形供人力用带有超越机构的配套扳手开启或降落水轮罩壳7使用。水轮罩壳7开启与降落的两套装置可以选用一套。若每只水轮叶片面积小于3平方米者选用前者为宜,若每只水轮叶片面积大于3平方米者选用后者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义坤,未经吴义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