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降低噪声和减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88102579 | 申请日: | 198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2579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约瑟夫·斯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3/00 | 分类号: | C08L73/00;C08L27/06;C08K3/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坚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噪声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降低噪声和减振组合物,该组合物基于某种乙烯聚合物与氯乙烯聚合物以及云母的共混物。
已知的降低噪声和减振组合物是基于各种聚合物或具有无机填料例如硫酸钡、碳酸钙、铅盐和均匀云母的聚合物共混物。作为这种技术的代表可参见日本专利公报(kokai)58-141230、58-124923(Dainihon Ink化学公司)和58-206660(Sumitomo化学公司)。它们可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汽车内垫、机械设备发动机外壳、建筑隔音板等。根据它们预期的用途,这种组合物可能必须满足某些特定的性能要求,例如加工成片材或板材的二次加工性以及这种二次加工的制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柔软性,另外必须提供令人满意的降低噪声和振动衰减作用。例如,用于汽车的隔音罩面,它是放在发动机室中或在发动机罩的下面,因此它必须能够经受长时间的高温,而不发生由热引起的性能劣化。它们也必须能够经受在冬季寒冷天气中汽车在户外长时间的停放时会遇到的低温。虽然一些广泛应用的工业产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提供了满足要求的性能,但它们不适于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连续使用。因此对于这种应用找到了新的改进的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现在提供一种适于制备降低噪声或振动衰减制品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主要由下列组分的共混物所组成。
a)约10~90%的乙烯与至少一种有机单体X以及一种附加单体Y的共聚物,该单体X能聚合成玻璃化温度Tg小于约-20℃的均聚物,它选自下列单体,这些单体为不饱和的C3~C20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的酯类、饱和的C2~C18羧酸的乙烯基酯类和乙烯基烷基醚类(其中烷基具有1~18个碳原子),该单体Y选自下列单体,这些单体为烯类的不饱和的C3~C20羧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约90~10%的氯乙烯均聚物或氯乙烯与另一种选自下述的烯类不饱和共聚单体的共聚物,这些共聚单体为C2~C5烃类、乙烯基酯类、丙烯腈、丙烯酸酯类、偏二氯乙烯、不饱和羧酸的酯类和乙烯基醚类;
两个百分比均基于共混物中的聚合物的总重量,它们约为该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
c)约20~90%的云母,基于该组合物的总重量。
一般说来,该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应该具有这样的比例,以致于它能与氯乙烯聚合物形成一种光学透明的共混物。该共混物聚合物是可互溶的并且互相形成一种溶液。因此,共聚单体X的含量一般将为乙烯共聚物重量的约1~60%,较好的为5~60%,最好为5~5~50%。共聚单体Y的含量将在乙烯聚合物重量的约1~30%的范围内,较好的为3~30%,最好为3-10%。
共聚单体X通常称为软化共聚单体。有代表性的软化共聚单体包括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己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和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醚。较好的软化共聚单体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丁基乙烯基醚和己基乙烯基醚,但最好是丙烯酸正丁酯。
有代表性的可构成单体Y的C3~C20不饱和羧酸类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酯化的马来酸、较好的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类,该单体Y可与乙烯进行共聚。
氯乙烯聚合物通常将为氯乙烯的均聚物(常常称为PVC)。当它是氯乙烯与另一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时,适用的这种其它共聚单体包括:例如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乙基醚等。
所有这些可以与乙烯共聚而得到共聚物a)或与氯乙烯共聚而得到聚合物b)的单体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它们是可以买到的或者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由容易得到的原料进行制备。另外,合适的乙烯与共聚单体X和Y的共聚物以及氯乙烯与其它共聚单体的共聚物也是熟知的,例如,statz等的美国专利4,613,533。PVC本身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商品材料。
基于整个聚合物的含量,共聚物a)在该共混物中的理想用量为40~90%,最好为50~75%。聚合物b)的理想用量显然是将以上量补足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幕尔杜邦公司,未经纳幕尔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