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溶剂浸渍漆的配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2660.3 | 申请日: | 198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63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5/25 | 分类号: | C09D5/25;H01B3/42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国朴 |
地址: |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剂 浸渍 配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绝缘漆材料的配制方法。
随着国内外铁路运输的高速发展,对牵引电机所用电绝缘漆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外牵引电机使用的电绝缘漆大多数为无溶剂浸渍漆。
目前,国外耐高温无溶剂漆有三种类型:环氧类、有机硅类和聚酰亚胺类。环氧类贮存寿命短、工艺性、耐热性差。有机硅类的耐热性较好,但机械强度低、粘结力差,尤其在高温下,这些缺陷更加明显。聚酰亚胺类虽然机械强度高、粘结力强,但成本太高,材料来源困难,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故其使用受到限制,只能在少数特殊场合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度小;耐热性好:耐热指数可达H级(180℃以上);机械性能好:常态粘结力(线束法)为536kg,热态180℃条件下,粘结力(线束法)为29.6kg;干燥性好和固化快、挥发份少,固化产物平整无泡,贮存较长时间后,性能仍稳定可靠的无溶剂浸渍漆的配制方法。
本发明的合成机理是:采用甲氧基二苯醚作为基本耐热材料与不饱合聚酯树脂、不饱合酸酐合成新的耐热聚酯树脂,来提高高分子聚合物的链节长度,以增加其柔顺性和不饱合化程度,并改善甲氧基二苯醚固化物的脆性。
根据对无溶剂浸渍漆性能的不同要求,可以采用我国现行生产的各种类型的不饱合聚酯树脂如:199#、191#、184#、304#和不饱酸酐来合成新型耐热聚酯树脂。
根据铁路牵引电机对无溶剂浸渍漆的要求,采用304#不饱和聚酯树脂(上海新华树脂厂生产)、顺丁烯二酸酐与甲氧基二苯醚聚合以形成新的耐热高分子材料。
本发明的合成过程是:首先将甲氧基二苯醚、304#不饱和聚酯、顺丁烯二酸酐,在高温、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合成反应,以脱去甲醇等低分子产物,制成耐热聚酯树脂,然后加入阻聚剂、交联剂、引发剂,使催化固化体系转变为引发阻聚体系。在高温作用下,线型高分子耐热聚酯与交联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等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不溶不熔的体型网状分子结构。
本发明采用以下原料并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配制;
1、无溶剂浸渍漆的材料及重量百分比:
甲氧基二苯醚树脂:80-88%
304#不饱和聚酯:8-16%
顺丁烯二酸酐:2-6%
对甲苯磺酸:0.04-0.1%
对苯二酚:0.01-0.015%
过氧化二异丙苯:0.6-1.9%
最后加入上述物质总重量的20-40%的苯乙烯作为稀释剂。
2、无溶剂浸渍漆的配制方法:
将80-88%的甲氧基二苯醚树脂、8-16%的304#不饱和聚酯、2-6%的顺丁烯二酸酐放在反应釜中,升温至120℃,等顺丁烯二酸酐全部溶化之后,把0.04-0.1%的对甲苯磺酸用乙醇稀释到1%的浓度后,均匀缓慢地倒入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180℃,保温反应2小时。在此期间有以甲醇为主要成份的低分子物质溢出,通过冷凝分流设备将低分子物质分离出来。反应完毕降温至160℃,并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继续降温至80℃,将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全部溶于苯乙烯中,一并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均匀,大约30分钟后即可制成无溶剂浸渍漆。
实施例:
将85%的甲氧基二苯醚树脂、13%的304#不饱和聚酯、3%的顺丁烯二酸酐放在反应釜中,升温至120℃,等顺丁烯二酸酐全部熔化之后,均匀缓慢地将经乙醇稀释过的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对甲苯磺酸的浓度为1%。然后,升温至180℃,保温反应2小时。在此期间有以甲醇为主要成份的低分子物质溢出,通过冷凝分流设备将低分子物质分离出来。反应完毕降温至160℃,并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继续降温至80℃,将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全部溶于苯乙烯中,一并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均匀,大约30分钟后即可制成无溶剂浸渍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未经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乙基己酸亚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电混合集成半导体光双稳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