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印刷机的着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88102674 | 申请日: | 198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2674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格彻斯克·比得;英霍夫·里伯特;兹瓦莱恩·尤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WIF机械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4 | 分类号: | B41F31/04;B41F3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机 着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着墨机构,它至少由一带有印版的印版滚筒,一装在印版滚筒对面并且有一弹性表面的着墨滚子,一着墨装置(该装置将油墨涂到着墨滚子上)以及一装在着墨滚子对面的油墨厚度控制装置。
德国专利申请号3,225,982公开了这种形式的机构安排。这里,油墨由一油墨贮墨器送到带有一弹性表面的着墨滚子上,贮墨器一边由一油墨保持壁面封口,另一边连着一限流元件。该限流元件实际上位于着墨滚子的切线方向,在着墨滚子上产生一合适的转印到印版滚筒上的油墨薄层;那就是说,它只保持住那些位于油墨贮墨器中的一部分油墨,而有另一部分油墨则从限流元件与着墨滚子之间的间隙流掉了。因为只有一小部分油墨流掉,因此,现有的油墨供给贮墨器中的油墨仍能供给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这种限流元件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支承和保持表面,所以,在油墨着墨间隙中存在大的动压力。为了能得到一个足够薄的,厚度恒定的油墨薄膜,这种限流元件不得不以相当大的压紧力压紧在着墨滚子的弹性表面上。由于这种高的安装压力,参与控制的限流装置的各组件就具有高的应力,这就会导致这些组件不断增加磨损。由于这些组件中应力的增加,就会发生过热,特别是油墨的过热,在限流元件的边缘部分,油墨的过热相当严重,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油墨的供给以非常慢的速度通过限流间隙。这种温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油墨的特性变化,而这直接影响到印刷的质量。用合适的大尺寸的冷却装置控制过热正是人们奋斗的目标。
由于在限流间隙中的油墨的动压力必然引起的大的接触压力,该限流元件实际上相对于着墨滚子是切向设置的,此外,还存在由于着墨滚子表面的弹性特性而拖曳限流元件前边缘的危险。这种情况特别发生在缺乏油墨的情况下并且随后可能导致整个印刷机构的破坏。
在油墨贮墨器中引起油墨紊流,一方面希望由此而保持限流元件的边缘不沾上脏的尘粒、另一方面,它当然也会对油墨薄膜产生干扰因而使得油膜的厚度严重不均。但是这种紊流也不能完全地排除限流元件边缘的污染。然而,吸附在限流元件边缘的脏的尘粒在着墨滚子上的油墨薄膜中会产生条纹,这些条纹随后被传递到印版圆筒表面,因此在印刷拷贝上这些条纹也是明显可见的,这种情况下,尽管有油墨供给导轮滚子也无济于是。在没有外部作用的情况下,这些脏的尘粒继续吸附在限流元件的边缘上并且在限流元件被清理之前对印刷质量均有不良的影响。
其它一些借助一位于带有弹性表面的着墨滚子上的单一限流元件以产生油墨薄膜(该薄膜的厚度满足通过转换而上到印版圆筒表面的墨量的要求)的试验也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特别是考虑到污染问题的发生时更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讫今为止一直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成功方法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着墨机构,该机构具有最少的可能的滚子数量并且将直接地在带有一弹性表面的着墨滚子产生的油墨薄膜转送到印版滚筒上,在印刷过程中,不用调整限流元件和着墨滚子就可确保油膜厚度的均匀性。着墨滚子有一弹性表面是用来承受多余的应力,因此,磨损和温度均可以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同时限流元件将会排除在限流边缘产生干扰的脏的尘粒。
这一目的通过下面各功能的组合来实现:
-着墨装置在着墨滚子上产生一预先确定的油膜厚度;
-限流装置至少包括一限流刮板,该刮板揩拭着墨滚子上的预先确定的油膜到一定的厚度以满足转送到印版滚筒表面的墨量的要求;
-由限流刮板揩拭下来的多余的油膜则自由地流掉;
-刮板的安装使得形成厚度控制间隔的那部分刮板为了达到一恒定自净的目的可以沿着墨滚子周向方向产生摆动运动,同时以这样一种安装方式也使得刮板的另一部分(该部分与着墨滚子接触)与着墨滚子形成一限流间隙。
刮板至少有一部分的摆动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污染尘粒聚集和粘附在限流刮板边缘上。因为刮板的接触区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污染粒子也不断地被冲洗掉,这些尘粒一方面被刮板揩下来的多余油墨冲走,另一方面也由油墨薄膜本身带走,结果也就排除了着墨滚子上由于污染尘粒而形成的条纹。
由于在着墨滚子上仅有一厚度确定的油墨薄膜反着刮板运动,并且多余的油墨不受任何阻碍就流掉了,因此,可能对油墨薄膜产生干扰作用的紊流就基本上被避免了。这些多余的油墨可以方便地通过一收集箱收集起来,或者供给一油墨储备装置,从这个储备装置中又一次传送到着墨装置,或者也可以直接供给到着墨装置。适当地选定由着墨装置预限定的油墨量和油墨在着墨装置中短暂的停留时间就可以防止油墨以及产生于最终控制油墨薄膜厚度的相应控制装置中有关零件的过热,结果使得可以不用冷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IF机械制造公司,未经WIF机械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式偏拱弧汽轮机
- 下一篇:刻花模版和在其上提供花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