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型空气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88104078.9 | 申请日: | 198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7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05 |
发明(设计)人: | 野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04 | 分类号: | F24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承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空气 调节器 | ||
本发明涉及在其室内装置内具有热交换器、将通过该热交换器所吸入的室内空气从室内装置的上部吹出的上部送风机、和将通过该热交换器所吸入的室内空气从室内装置的下部吹出的下部送风机的分离型空气调节器。
图11和图12表示已有的分离型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图11表示落地式的室内装置,图12表示在特开昭55-112947号公报中所示的送风控制装置。在图中11为装置柜,在其前面的大致为中央的部分上设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2,在其前上部上设有上部吹出口13,在其前下部上设有下部吹出口14。在该装置柜11内,配置的热交换器15与吸入口12相对,配置的上部送风机16与上部吹出口相对,配置的下部送风机17与下部吹出口相对。上部送风机16由风扇18和驱动此风扇的风扇电动机19所构成,并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12引导到热交换器15,同时将通过此热交换器15的空气从上部吹出口13送出到室内。下部送风机17由风扇20和驱动此风扇的风扇电动机21所构成,并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12引导到热交换器15,同时将通过此热交换器15的空气从下部吹出口14送入室内。
22为在室温下动作的双连热动开关,由具有第1动作温度的热动开关23和具有第2动作温度的热动开关24所构成,热动开关23对上部送风机16的风扇电动机19作接通/断开控制,热动开关24则对下部送风机17的风扇电动机21作接通/断开控制。25为交流电源,经电源开关26和双连热动开关22连接到风扇电动机19、21。
下面说明其动作情况。
当室内温度到达第1动作温度,则热动开关23动作且接点闭合,风扇电动机19开始旋转,由上部送风机16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12引导到热交换器15,同时将通过此热交换器15的空气从上部吹出口13送入室内。
因而,当室温度上升并到达第2动作温度时,则热动开关24动作且接点闭合,风扇电动机21开始旋转,由下部送风机17将室内空气从吸入口12引导到热交换器15,同时将通过此热交换器15的空气从下部吹出口14送入室内。
已有的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存在的第1问题是因该调节器作成当室内温度达到第1动作温度时,使上部送风机开始运转,而在达到比第1动作温度高的第2动作温度时使下部送风机开始运转,故室内的人会感到有风在流动(draft)的感觉。
且,已有的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存在的第2问题是因为该调节器作成当室内温度达到第1动作温度时使上部送风机开始运转,而在室内温度达到比第1动作温度高的第2动作温度时使下部送风机开始运转,故在采暖运转起动时给予室内的人以有风在流动之感,而在采暖运转稳定时不能提供温度分布良好的舒适的居住空间。
又,已有的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存在的第3问题是因为其作成当室内温度达到第1动作温度时,使上部送风机16开始运转,而在室内温度达到比第1动作温度高的第2动作温度时,使下部送风机17开始运转,故室内的人会感到有风在流动的感觉,且在总风量减小时,热风送不到脚底下,而会感到寒冷。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故在各种运转状态都不会给予室内居住者以有风在流动的感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它在总风量减少时能向脚下送出多量的热风,且能得到温度分布良好的舒适的居住空间。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有控制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的风量的风量控制手段,并通过该风量控制手段作成在冷气运转时控制上述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使由上部送风机所送出的上部风量相对于由上述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所送出的总风量成反比关系、在采暖运转时控制上述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使上部风量相对于总风量成正比、或在采暖运转起动时,对上述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进行控制使由上部送风机所送出的上部送风量相对于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所送出的总风量之比,随着该总风量的上升而下降,而在采暖运转稳定时对上述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进行控制使上述上部送风量对上述总风量之比随着上述总风量的下降而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