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旋转轴,特别用于船舶推进系统的尾轴管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4248.X | 申请日: | 198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1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2-20 |
发明(设计)人: | 冈特·皮得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隆福斯造船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B63H2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旋转轴 特别 船舶 推进 系统 尾轴管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个用于旋转轴,特别用于船舶推进系统的尾轴管密封装置,两组唇状密封圈,每组至少包括二个弹性材料的唇形密封圈,分别被夹紧在固定于壳体上呈轴向并排的两支承环之间,邻近被密封的介质的一组密封圈朝向该介质,而另一组朝向加注液体润滑剂最好是润滑油室,润滑剂的压力和被密封的介质的压力相等或略高一些,其中面向润滑室的密封圈中的一个,用作备用密封图,在正常运转时,其前后面上作用着相同的润滑剂压力,从而不起作用,但当朝向润滑室的一密封圈一个发生故障时,由于借助阻塞件中断了对备用密封圈的润滑剂供给,它就起作用。
在这类已知安全装置中(日本专利公报8221/1981),朝向润滑剂室的最外密封圈作为备用密封圈而使用。在正常运转时,该密封圈的前侧和背侧的等压是这样实现的,即通过一个沟槽将润滑剂输入到备用密封圈的背侧,而该槽连接到一个容纳从收集罐中泵送来的润滑剂的收集器上,在该收集器中保持一定压力,与作用在备用密封圈前侧的压力相一致。
与备用密封圈相邻的密封圈万一发生故障时,上述槽被关闭,由此,该备用密封圈就起作用。润滑剂的完全中断就产生这样的副作用,即,所有往和故障密封圈相邻的并朝向被密封介质(在船尾管密封装置中的海水)的密封圈的润滑剂输送也就中断。
由此,这种密封圈因为缺少润滑而产生过热的危险,并进而会使它产生过早的故障。还会导致,因为此时故障密封圈两侧形成相等的压力,使朝向被密封的介质的最后密封圈的背侧可能产生一定真空,根据经验对于船尾管密封装置大约为-0.6巴。它作用在窄的起作用的备用密封圈背侧上,于是在备用密封圈上就作用有大约1.9巴的压力差,此时,润滑剂室中具有1.3巴的压力,这是符合常规的。这类高压载体当然增加了前面提到的关于备用密封圈使用寿命的不良作用。
本发明提出的任务是,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并改进已知的密封装置,即使在润滑介质流阻断时,还能维持一个减少的润滑介质供给,从而避免其余密封圈的干运转,并防止了在起作用的备用密封圈的背侧空间内形成真空。
为解决这一任务,规定与朝向润滑剂室的最远涨圈相邻的密封圈用作备用密封圈,在正常运转时该密封圈的前侧和背侧由具有比被密封介质较低压力的润滑剂所作用,而当最远的密封圈发生故障时,该润滑剂的中断是如此进行的,即,仅仅输往前侧的润滑剂中断,而输往背侧的润滑剂(具有较低的压力)仍然维持着。
接着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这种润滑剂的两个不同的压力通过在密封装置上方安置在两个不同高度上的收集器的润滑剂柱静压而产生,较高的收集器经过一条导管与润剂室连接,而较低的收集器经过相应的导管分别与备用密封圈的前侧室和后侧室相连接,该阻塞件装在通向前侧室的导管中。
由此,利用这一简单的方法就能够通过收集器的高度调节使润滑剂的压力适于密封介质的压力,并且如果在备用密封圈必须起作用时按照环境来控制降低的压力。
根据另外一个变型,该阻塞件通过一个在备用密封圈前侧室的压力升高时而应答的检测器而操作的。
依此,密封装置的效能可以提高,因为通过这种自动检测装置,微小的压力变化也能检测到。按照本发明如果备用密封圈和/或该轴在备用密封圈区域如此设置,使轴在旋转而唇边缘进行泵运动时,备用密封圈连续经受有控制的振荡,则安全效果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因为通过该备用密封圈的密封唇的不断“泵作用”,润滑剂就持续地直接输送到备用密封圈,由此,该备用密封圈得以足够的冷却,从而作为主密封圈使用而得到保护。此外,通过这种泵作用,一种连续的润滑油循环流,从备用密封圈的前侧室经过打开的阻塞件、收集器然后回到备用密封的背侧室,得以维持。由于这种连续的流动,最终通过朝向被密封介质的密封圈的任何介质被连续地输入到收集器。从那里,经分离后,该介质可以无困难地流出。
一种产生泵运动的特殊方法,在备用密封圈区域的轴表面按照一种偏心装置形式设置,该偏心度最大为4mm。
在附图中以简图形作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它表示:
图1是一个在纵剖面内形成多道唇形油封的船尾管油封密封装置;
图2是用于图1的船尾管油封的润滑剂管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隆福斯造船公司,未经布隆福斯造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钛-铝-磷-硅-氧化物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燃烧室偏置式三角转子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