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灰土制管机无效
申请号: | 88104652.3 | 申请日: | 198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5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12 |
发明(设计)人: | 景洪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洪夫 |
主分类号: | B28B21/52 | 分类号: | B28B21/52;E02D29/10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阎蕊香 |
地址: | 山西省运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土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就地连续制造灰土管的机器。
采用挖渠挖出的生土加少量白灰和水泥为材料制造低压灰土输水管道,造价低廉,强度可靠,防渗效果好。以往靠人工模制,劳动强度大,密实度不匀。在美国专利US02878544中介绍了一种“混凝土管制作及铺设机”,该机通过螺杆挤压制造连续长度的混凝土管,并可在压制管子时将加工后的混凝土管铺设于沟渠内。但该机是靠绞盘和缆绳将置于滑轨上的机器牵引滑行,如将该机用于现场连续制管,不仅铺设滑轨很费劲,而且制管速度与机器牵引滑行速度容易造成不同步,使管子拉断或隆起。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该机在出口处通过一个斜槽将混凝土管导向地面,由于灰土材料可塑性较差,在管子铺设过程中易造成裂纹。同时,制管时灰土材料含水率较低,挤压成型时阻力很大,压制出的管子表面粗糙,影响管子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外,提供一种可利用灰土材料或其它类似材料就地连续制管并自行铺设的制管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电动机或柴油机为动力,通过变速箱传动推进螺杆,使填入制管机的灰土材料挤压成管子并自行铺设于挖好的沟渠内,同时,挤压灰土管对制管机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制管机自动向前推移。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制管机结构图。
图2为芯头结构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局部放大图。
图5为泥缸内壁润滑结构图。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芯头15为一个中空的旋转体。用螺栓固定在推进螺杆14上,与推进螺杆14连成一体,在与推进螺杆14相连接的一端开有进水口30,另一端用密封盖29密封,32为密封橡胶。芯头外壁靠近密封端处开有径向出水口31,周向出水道33和轴向出水道34,径向出水口31和周向出水道33、轴向出水道34相连通。在与轴向出水道34相对应的芯头外壁上相叠有不锈钢片35,在不锈钢片之间垫有垫片36。
泥缸可分为两个部分,与推进螺杆14相对应的泥缸体17为圆管状,上方开有进料口19,与芯头15相对应的泥缸段18为开放式∩型缸筒,泥缸体17与泥缸段18呈光滑连接。泥缸段18顶部开有进水口39,内壁有轴向出水道37和周向出水道38,进水口39与轴向出水道37、周向出水道38相连通。在与周向出水道38相对应的泥缸内壁相叠有不锈钢片40,在不锈钢片之间垫有垫片41。
储水箱20固定在机架28上,储水箱20有两个放水笼头21、22,分别与泥缸段18顶部的进水口39和位于变速箱12上的进水口24相连,传动轴13和推进螺杆14均为空心轴,沿轴向有送水通道25,进水口24通过送水通道25与芯头15上的进水口30相通。
将硬化剂与润滑水装在储水箱20中,通过两条输水通道分别送至泥缸段18内壁和芯头15,在制管时,硬化剂和润滑水从不锈钢片之间的逢隙中渗出,在灰土管挤压成型时起润滑作用,使管壁表面光滑,同时硬化剂渗入管壁内,形成一个硬化增强层,以增加灰土管强度和防渗效果。
为使灰土管平稳脱出制管机不变形,在泥缸段16外端两侧分别装有两个护板26,两护板之间还有一个圆弧形固定支架27,其圆弧半径大于泥缸段18的圆弧半径。
在推进螺杆14前部装有粉碎刀16,可打碎灰土块,并将添加的白灰、水泥与灰土进一步搅拌均匀。泥缸体17也可制成与泥缸段18连成一体的∩型管。机架28用方型钢或槽钢焊接而成,在机架28前方正中有一个导向轴43,导向轴43下端装有方向轮44。
以电动机(或柴油机)11为动力,通过变速箱12传动推进螺杆14,将填入泥缸体17的灰土挤压成管道,送入挖好的沟道,制成地下灰土管。同时,灰土管对制管机本身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制管机自动向前移动,通过导向轴43掌握制管机的行走方向。
仪表盘42固定在机架28上,如用电动机11作动力,电流表、电压表、启动器均装在仪表盘42上。如以柴油机为动力,油压表、水温表均在仪表盘42上。
变速箱12采用二级变速。推进螺杆的转速为30转/分。柴油机24-30马力。
该制管机可根据需要,一次制管上千米不断,不需予制、养护、搬运、对接等工序,操作简便,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且制成的灰土管密实度大,质量高。该制管机利用制管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制管机前进,不需外加动力牵引,使用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洪夫,未经景洪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化塑料注射成型法
- 下一篇:图象处理系统光电输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