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耐冲击聚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4809.7 | 申请日: | 198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9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哈罗德·库特·菲克;威廉·乔治·希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碳化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10 | 分类号: | C25D5/10;C25D1/00;A44C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厚昌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冲击 聚丙烯 共聚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耐冲击聚丙烯共聚物的方法。
聚丙烯均聚物广泛使用在低温时不要求耐冲击强度高的许多消费和工业应用中。对低温时要求具有高冲击强度的各种应用来说,就得使用所谓“耐冲击聚丙烯共聚物”。这类聚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常是在均聚物母料中掺入弹性体的冲击改性剂,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R),这种掺入既可以通过将均聚物与EPR混合,也可以通过就地形成共聚物来实现。这类耐冲击共聚物一般均具卓越的低温特性,但是也存在一种被称为“应力发白”或“泛白”的缺陷。模制的耐冲击共聚物在受到应力和冲击时就出现“泛白”现象,并在其表面的冲击点上形成白痕。显然,在家用物品、器械和汽车内饰物等消费品中,这些白痕是不希望有的。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并生产出抗应力发白的产品,曾有人提出一种三反应器法。但经济上合乎要求的是能在两个反应器中得到同样的结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两反应器中生产具有理想低温特性又有高抗应力发白的耐冲击聚丙烯共聚物的方法。
从下文中也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包括将乙烯-丙烯共聚物加入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母料的制造产品的方法来实现的。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反应器中使丙烯或使丙烯和至少一种含有2-8个碳原子的α-烯烃和氢与催化剂相接触,其中α烯烃的量为0.01-0.06摩尔α烯烃/摩尔丙烯,氢的量为0.001-0.45摩尔氢/摩尔(丙烯+α烯烃),催化剂包含有(ⅰ)催化剂母体,它包括钛、镁、氯和一种电子给体;(ⅱ)烃基铝助催化剂;和(ⅲ)选择性控制剂,它不同于电子给体,从而形成一种由丙烯均聚物或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与活性催化剂组成的混合物;
(b)将步骤(a)的混合物送至第二反应器;
(c)向第二反应器加入:(ⅰ)足够量的乙烯和丙烯以提供其量为产物重量的20-45%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说的乙烯和丙烯之加入量为10-100摩尔乙烯/摩尔丙烯;和(ⅱ)氢,其摩尔比为0.1-1.0摩尔氢/摩尔(乙烯+丙烯);和
(d)使乙烯和丙烯在第二反应器中发生共聚,从而形成产物。
除以上所述外,用在每一反应器中方法的步骤、条件以及催化剂可以与1983年11月8日颁布的美国专利4,414,132号或1987年5月19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051,853号所述的相同,各反应器最好为气相反应器诸如1984年11月13日颁布的美国专利4,482,687号所描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在此引入上述各专利申请供参考。
典型的催化剂是由包括镁、钛、氯和一种电子给体的催化剂母体;被称为助催化剂的有机铝化合物;和一种选择性控制剂组成的。选择性控制剂是一种添加剂,它能改进催化剂母体使之增加所生成的等规结晶聚合物的总百分比。
催化剂母体可以通过以下各步骤制得:在卤代烃和电子给体的存在下,用四价钛卤化物卤化通式为MgR2′-nXn的镁化合物,式中R为烷氧基、芳氧基或羧基,每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X为卤素,n=0或1;使卤化产物与四价钛卤化物接触;可视情况用一种芳族酸性氯化物处理生成的固体;洗涤卤化产物以除去未反应的钛化合物;回收固体产物。
催化剂各组分的原子比或摩尔比一般按下列规定:(表见后)
性控制剂
可用于制备催化剂母体的合适的含卤镁化合物为烷氧基和芳氧基镁的卤化物诸如异丁氧基氯化镁、乙氧基溴化镁、苯氧基碘化镁、枯氧基溴化镁和环烷氧基氯化镁。
可使用的镁化合物是镁的二烷氧化物、二芳氧化物和含有2-24个碳原子的羧酸盐,诸如二异丙氧基镁、二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二苯氧基镁、二萘氧基镁、乙氧基。异丁氧基镁、二辛酸镁和二丙酸镁。
也可以使用含有一个烷氧基和一个芳氧基的镁化合物,例如乙氧基·苯氧基镁和异戊氧基·萘氧基镁。还有一些合适的镁化合物是含有一个羧酸基和一个烷氧基、芳氧基或卤素的镁化合物,诸如乙氧基、辛酸镁、苯氧基·丙酸镁和十二酸·氯化镁。
合适的四价钛卤化物包括芳氧基或烷氧基的二和三卤化物,诸如二氯·二己氧基钛、二溴·二乙氧基钛、三碘·异丙氧基钛和三氯·苯氧基钛,还有四卤化钛诸如四氯化钛等均被优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碳化公司,未经联合碳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