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象和左心室时相检测仪及其测量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8105667.7 申请日: 1988-01-29
公开(公告)号: CN1021290C 公开(公告)日: 1993-06-23
发明(设计)人: 龚诚明 申请(专利权)人: 龚诚明
主分类号: A61B5/02 分类号: A61B5/02
代理公司: 湖南省衡阳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潘桂英
地址: 湖南省衡***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脉象 左心室 检测 及其 测量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到“以器切脉”测量活体血液循环的脉象和左心室舒缩期内各间期的时相(简称左心室时相)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说:是合理地测量活体血液的脉压和心舒压之比,合理地分辨脉之浮沉,定出各种脉象及测量左心室时相的方法和装置。

我国中医关于脉诊的医籍,记载三十余种脉象,其中有浮而不沉者,有沉而不浮者,有可浮可沉者。因而必须先辨清浮沉,才能定出各种脉象。两千多年来,以指切脉,凭医师手指触觉分辨浮沉,轻压而得者为浮,重压而得者为沉,由此,因人而异差别很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对“以器切脉”进行了研究,出现了不少以器切脉的设备。按中医传统经验,活体血液循环的脉有浮有沉,脉象各异,谁属浮?谁属沉?如何分辨?轻压几许为浮?重压几许为沉?如何测量?既不知如何分辨浮沉,当然不知如何分轻重加压取脉,也不知取出的脉究竟属何脉?以上问题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如1987年8月29日和1987年11月5日的中国“健康报”登载了安徽电子计算机厂所研究的“XG-Ⅱ血液循环功能测试仪”和北京工业大学研制的“心血管无损伤检测仪”,虽然均可绘出脉搏图,但因不知如何分轻重加压取脉,故均不能绘出中医分浮沉的脉象图。又如1987年8月29日中国“健康报”登载的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研制出“脉诊自动分析处理系统”,是用“血流-阻抗”传感器取脉,所得桡动脉“血流-阻抗变化图”,当然与能分辨浮沉,分轻重加压取脉,如指切脉而得的桡动脉脉象图不同。国内外虽然都有脉搏、心电同步图,但是,毕竟不是活体血液循环脉象,心电同步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测量活体血液循环的脉象和左心室时相的方法及其装置。这个装置叫“脉象和左心室时相检测仪”。

本发明的“脉象和左心室时相检测仪”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脉象和左心室时相检测仪示意图。

图3:是脉象和左心室时相检测仪的脉象探头结构示意图。

本检测仪由:1、脉象和心电信息传感部份:2、信息处理部份;3、脉象和心电描记、分析与打印报告部份组成。现分别按各部份详细说明如下:

(一)脉象和心电传感部份,分A、B两组:

A组:脉象信息传感部份,它是由袖带气囊(1)、血压表(2)气阀(3)、打气球(4)、脉象探头(5)组成。其中血压表(2)可用电子血压表或汞柱血压表。它的作用一是:在描记脉象前,测量活体血液循环的血压,二是,在描记脉象时,即用此血压按所需压力加压于各小探头。气阀(3)必须安装在血压表(2)通往脉象探头(5)的通路上,以便保持探头内气压恒定。见附图3,脉象探头(5)是由探头体(30)、探头盖(37)、三个小探头,左侧盖板(18)、右侧盖板(38)、气囊(35)、护线架(33)组成。气囊口用接头(32)与硬管(31)相连,并通过护线架(33)上的通孔与血压表(2)相通。探头体(30)和探头盖(37)相连接,二者之间的空间里装有气囊(35),气囊(35)是能承压的软质弹性体,它可用软质橡胶或塑料或橡塑材料制成。在探头体(30)中设有三个小室,从左到右分别安装了寸部、关部、尺部三个小探头。三个小探头的中心距可以设计成固定的,也可以设计成彼此能调距的,调距大小是:宽距为21mm,中距为19mm,窄距为17mm。每个小探头是由探头芯外壳(23)、探头芯(24)、探头球(26)、垫圈(27)、电压片(28)、导线(20、21、22)组成。电压片(28)可用压电陶瓷片或集成压力传感器或应变电阻压力传感器或电磁传感器。它们的技术要求分别如下:

A、压电陶瓷片:

(1)、量程:-50-300mmHg;(2)、过载<150%;

(3)、灵敏度:1mv/mmHg;(4)、频率响应:0-240H;

(5)、精度:0.005;(6)、工作温度:-40-50℃。

B、集成压力传感器:

(1)量程:-50-300mmHg;(2)、桥阻:2500Ω;

(3)灵敏度:1mv/mmHg;(4)精度:0.005;

(5)频率响应:0-240Hz;(6)过载:150%;

(7)零位温漂:0.0005℃;(8)灵敏度温漂:0.0001℃

(9)工作温度:-40-50℃。

C、应变电阻压力传感器:

(1)、量程:0-1000g;(2)、精度:<0.01;

(3)、输出灵敏度1mv/v。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诚明,未经龚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5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