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类超导线材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5701.0 | 申请日: | 198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10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玲;王志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2/04 | 分类号: | H01B12/04;C04B35/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艾侃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超导 线材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银复合超导材料使用增塑剂的线材加工方法。
自1986年美国的Bednorz和Muller两博士发现了Ic=30k的镧钡铜氧陶瓷类超导材料以后,中国赵忠贤、美国朱经武、日本田中昭二等物理学家又相继发现了Ic=90~100k的钇钡铜氧超导材料。使陶瓷类超导材料进入了液氮温区。在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课题中,如何将这种脆性陶瓷材料加工成线材,并提高其电流密度Jc,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国外关于超导线(丝)材的报导中,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采用的粉浆挤压法,是以聚乙烯醇为增塑剂,可制得Ic=84k的线材,但未披露临界电流值(见“用悬浮离心法制备高IcYBCD超导丝材”1987年10月日本18届国际低温物理会议论文,作者lomoko 6010 Masahiro KADA)。日本东京大学制成银包套的Y-Ba-Cu氧化物超导材料,可获得的最大电流密度为Jc=560Acn2但加工难度大,造价高,线材长度受到一定限制。(见“YBCO线材临界电流密度”文献出处同上,作者Osamu Kohno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陶瓷类超导材料的成型性能,降低加工难度,制备一种高Ic,高Jc的线材。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使用以银为掺杂元素的复合超导材料;采用以油酸为增塑剂的粉浆挤压法;经反复挤压成型。
本发明使用的超导材料组分,是以陶瓷类超导材料为基,合有掺杂元素银例如:IY-Ba-Cu-n-Ag等。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所需名义组分的超导材料预合成、粉碎至-800目;加入-600目的银粉后研磨均匀,银粉添加量按重量计为3~6%:加入顺式十八烯-9-酸(即油酸,分子式为:CH3(CH2)7CH=CH(CH2)7COOH)添加量7-8%(重量);用反复挤压法使线材性能均一,即将挤出的线材又返回到模具中循环多次而成;绕制好的线材经140~160℃干燥,至增塑剂充分分解(部分挥发);采用多段烧结工艺制度,600℃前在空气中进行600℃后在氧流中烧结,然后在氧流中缓冷至室温,可在300℃后断氧。
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挤压出的线材有很好的柔性,能得到连续的任意长度的线材,线材挤出三小时内可任意绕成各种型材,至烧结后定型。线材密度达5.129/cm3以上,Ob值≥75.4kg/cm2。所制得的超导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沿丝长方向均匀一致,形成银与基体均匀分布的复合结构,其中含有微量由增塑剂烧损后残留的碳。掺入的银(及残碳)不改变超导相的微结构,因此在不影响临界转变温度的前提下可使电流密度提高,如钇钡铜为基体的掺银线材,其临界转变温度Ic>90k,电流密度Jc>450A/cm2。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
一.超导线用细粉制备
1.配料:取分析纯Y2O3、BaO、CuO粉,分别过600目筛网,按Y-Ba-Cu原子比1∶2∶3配粉,在瓷研钵中研磨均匀。
2.压型:在50吨压力机上,以5.8kg/mm2的压力压制成φ50×4mm的圆片。
3.烧结:将圆片置于垫有超导粉的Al2O3舟内,推入马弗炉中心位置,在空气中由室温升温至950℃,升温速度100℃/小时,保温8~10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冷却速度100℃/小时。得到TC=90.9K的超导材料。
4.研磨:捣碎烧成的圆片,用玛恼钵研磨至全部通过800目筛网。
5.掺杂:在-800目的超导粉中加入3%(重量比)的-600目银粉,用研钵研磨均匀。
二.超导线材成型工艺
1.备料:在掺银的超导粉中加入7%(重量)的顺式十八-9-酸,混合均匀。
2.挤压成型:先加垫模作填充挤压,压力2吨,保压30秒钟,取出垫模,放入φ0.7~0.1mm硬质合金模,然后挤压。挤出丝材经三次返回后挤压成为成品丝。
3.绕制:成品丝按所需形状绕制成螺旋、圆环等。
4.烘干:烧制成的丝材置于烘干箱内,在140~160℃的温度中保温干燥50小时。
5.烧结:烘干的丝材装入Al2O3舟内置于高温炉内烧结。烧结制度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5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输出缓冲器预充电控制电路
- 下一篇:双吹气型气体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