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树脂吸附处理常压固定床煤气及炼焦废水无效
申请号: | 88105862 | 申请日: | 198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5862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石芝泉;王槐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无缝钢管厂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别伟,胡承锦 |
地址: |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吸附 处理 常压 固定床 煤气 炼焦 废水 | ||
本发明是一种用XH303树脂吸附处理煤气废水及炼焦废水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用XH303树脂吸附处理常压固定床煤气废水回收混酚的方法。
由于煤气及炼焦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毒物质酚,世界各国都规定了限制其排放浓度的严格标准。目前国内外煤气废水脱酚的方法很多,一般有溶剂萃取,液膜分离,蒸汽脱酚和生物氧化法等。前三种方法虽然可以回收80-90%的酚,但废水中残留酚浓度仍较高,同样有害于环境。另外萃取和液膜脱酚均造成二次污染,蒸汽脱酚能耗很高。生化法一般作为前述方法的二级处理,不仅占地宽,承荷能力低,对废水的预处理要求严格,而且产生难于处理的固体污染物。因此不少厂家采用循环工艺以消除或减少废水的外排。然而“开式循环”废水中的酚不断挥发,从而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为了消除废水污染转嫁为大气污染的现象,国外搞所谓“全封闭式循环”。但由于对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苛刻,经济负担过重,难于推广。
吸附法脱酚是一种能同时完成废水净化和酚回收的新工艺。不过目前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和磺化煤都存在吸附效率低,解吸再生困难以及对废水预处理要求高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一种工艺简便,吸附效率高,投资省,占地少,运转费用低和回收价值高的方法处理煤气废水及炼焦废水,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污染环境,造福于人类。
本发明是在开式循环煤气废水中加入少量的2-3种絮凝剂,废水在气浮沉降池中除去70-90%的焦油和悬浮物,然后使废水以2-5米3/米3柱·时的速度流经装填有XH303树脂的园柱形吸附柱。柱高H与柱径R之比为2∶1-7∶1(H∶R=2∶1-7∶1)。经此,废水中有80-99%的酚,50-76%的硫和67-76%的COD被除去。此时废水变得清彻透明,其色度降低70-90%。XH303树脂每次处理30-60倍树脂体积的废水以后即达到饱和。使用浓度为1-10%,温度为40-100℃的碱液,在0.5-1.5米3/米3柱·时的速度流过吸附柱,对饱和状态的XH303树脂采用三段二液集液式进行解吸。可使93%以上的酚和80%以上的焦油得到洗脱。经解吸洗涤后树脂可重新开始下一周期的吸附。含酚含焦油的解吸液经浓缩到6-18%,再以工业酸或废酸,酸化至PH2-5后,即可分离回收工业混酚。定期(20-50周期)采用乙醇再生XH303树脂,使解吸不彻底的焦油而造成逐渐下降的树脂吸附能力得以恢复(吸附量高达150mg/ml)。从而即可实现开式循环煤气废水中含酚浓度维持在公认的微量挥发浓度(<1000-700mg/l)以下,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减少到最小。在处理系统150-200米以外处,空气含酚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居民生活区标准。
本发明经实践证明,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占地少,投资省,运转费用低,便于操作和回收价值高等特点。同时具有既能消除因开式循环废水中酚的挥发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可大大减轻意外排放对水的污染。
附图说明:
1.沉浮池 2.酚水收集池 3.泵 4.过滤器 5.吸附柱 6.碱槽 7.溶剂槽 8.蒸发器 9.分离器 10.酚收集槽 11.溶剂回收 12.水循环
实施例:
对常压固定床冷煤气循环废水和竖管洗涤水的处理:
(1)、废水预处理:在沉浮池内加絮凝剂如下:硫酸铝40克/吨水;碱式氧化铝20克/吨水;聚丙烯酰胺20克/吨水。
(2)、用装填在园柱形吸附柱内的XH303树脂对预处理后的含酚废水进行吸附,其流速为4.5米3/米3·柱·时。
(3)、XH303树脂饱和后用7%浓度,流速为0.5米3/米3·柱·时,温度为50℃的NaOH溶液进行解吸。
(4)、50周期后用流速为1米3/米3·柱·时,温度为20℃的工业乙醇再生XH303树脂,恢复其吸附能力。
(5)、将解吸后含酚和焦油的解吸液浓缩到16%,用工业硫酸,酸化至PH5,分离回收酚。
(6)再生XH303树脂的乙醇,加温至85℃,用4kg/cm2蒸汽压力精馏回收8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科技大学,未经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法制备阻燃剂氯化四羟甲基磷新工艺
- 下一篇:治疗牛皮癣药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