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面钒、铬合金化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6431.9 | 申请日: | 198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15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发明(设计)人: | 金山同;潘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0/26 | 分类号: | C23C1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表面 合金 新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金属表面合金化可使金属零件的表面性能显著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耐磨、耐蚀且表面精度要求甚高的工具、模具和机械零件,应用表面合金化后,能使材料的寿命提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且由于表面合金化使用的合金元素很少,因此,表面合金化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之一。常见的金属表面合金化方法有三种:气体法、固体法、熔体法,三种方法相比较,气体法要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因此,设备复杂,投资费用高,实际中采用受到限制。固体法合金化速度慢,加热不均匀,保护条件要求严格。熔体法中的金属液法只能用于少数低熔点金属如:Pb、Al等,熔盐法(TP法)是日本70年代末发明的一种金属表面合金化的新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较普遍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此方法有许多优点,设备简单,投资费用低,反应速度快,加热均匀,又能与一般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进行,不必另外增加工艺和设备,但是经TD法处理后的金属表面粘附着残盐。难以清除,影响了合金化的效果,还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清除残盐。另外,TD法所用还原剂Al粉生成的产物造成熔盐的熔点升高,随着生成物的增多,还会使熔盐流动性变差,甚至不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熔渣作为融体介质,实现金属表面合金化的新方法,既具有熔盐法的优点,又可以解决熔盐法中金属表面残盐粘附问题。并使加入还原剂生成的产物熔于熔渣而对熔渣的熔点、流动性等性质影响不大。熔渣资源广泛,适用多种金属材料。
本发明首先把渣加热到熔化温度850~1150℃,然后加入还原剂Si粉或Fe-Si合金,用量为1.2~2.5硅当量,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后将欲处理的金属零件浸入熔渣中,继续加热,根据处理时间与合金层厚度关系δ=K,δ-合金层厚度(μm),t-处理时间(小时),当零件达到一定的合金层厚度时,取出零件水冷,表面粘渣很容易脱落。经处理后合金层厚度为3~15μm。金属零件可是各种碳钢、铸铁及纯铁。
熔渣成分(重量%)为B2O340-70%、SiO210-50%、CaO 0-20%、TiO20-5%、MgO 0-5%、Na2O 3-10%、V2O55-20%或Cr2O35-20%。熔渣中进行金属表面合金化,可用V2O5、Cr2O3等氧化物代替金属粉末作为合金元素的添加剂,甚至可用炼钢提钒渣为添加剂。
实施例:熔渣成份(重量百分比)为B2O350%、SiO212%、Na2O 5%、V2O510%、还原剂1.2硅当量,熔渣温度1000℃,处理时间1小时,处理金属为45号钢,处理后金属表面生成VC合金层,表面硬度为2200Hv,此基体硬度提高3.4倍,耐磨性提高14.6倍。
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金属表面合金化,从而提高了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工艺简单,可与一般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进行,不需增加工艺和设备。操作方便,适于工具、模具等耐磨耐蚀要求较高的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秤
- 下一篇: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