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秧割根洗秧式机动水稻拔秧机无效
申请号: | 88106622.2 | 申请日: | 198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2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彭芝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芝勋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秧割根洗秧式 机动 水稻 拔秧机 | ||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具,公开一种工作原理新颖的机动水稻拔秧机。
我国现有机动水稻拔秧机如上海-130型小钳夹式机动水稻拔秧机,其工作原理模仿人工拔秧原理,采用多排密钳回转拔秧和履带装置,致使该机机构复杂,笨重,成本高,经生产实践,该机对秧苗及秧田要求较高,易产生夹断、夹伤秧苗、漏拔或拔不起来等问题,且拔秧效率低,调整维修困难,故而难于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原理新颖的机动水稻拔秧机,该机拔秧效率高,对秧苗秧田要求不高,易保证拔秧质量,并且结构简单、轻巧,调整维修方便。
本发明的机动水稻拔秧机,采用一种新颖的工作方式:即先将秧苗向前推倒,在一定的泥层深度处割断过长的秧苗根须,然后将被推倒并被割断过长根须的秧苗连同泥层一起铲起,视为一平板,在适当的压持下,送入机械振动洗秧装置,经振动洗秧去泥,从而获得满足要求的秧苗。
基于上述这种新颖工作原理,本发明的机动水稻拔秧机的实现主要由机架、驾驶座、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机构、行走轮、振筛支架、振动割根洗秧筛及倒秧压持板构成。而振筛支架、振动割根洗秧筛及倒秧压持板构成本拔秧机工作的关键部件。
振筛支架由带有多根联接杆及支承件的平面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前端形成楔形刃口的斜铁板构成,设置在机架下方,其作用一是支承安装在其上方的振动割根洗秧筛及倒秧压持板,二是拔秧作业时前端楔形刃口铲起带秧苗的泥层,并使其沿楔形刃口上升进入振动割根洗秧筛,三是当秧田烂凼或泥脚较深时起支承作用,以减轻拔秧机行走轮下陷程度。振动割根洗秧筛由洗秧筛及联接在洗秧筛前端且向前斜下方伸出的割根刀两部分构成,支承在振筛支架上,拔秧工作时在动力传输机构以及振筛支架上的支承件的限制下按前下后上方式周期运动:即振动割根选秧筛向后运动时同时向上运动,向前运动时同时向下运动。振动割根洗秧筛随着前下后上的振洗运动,一方面其割根刀割断秧苗过长根须,一方面其洗秧筛完成送秧、啃泥、冲洗作用。倒秧压持板安装在振筛支架上,位于振动割根洗秧筛上方,用板材制成,其前部有一向前倾斜40-60度的倒秧斜面,后部形状及大小与振动割根洗秧筛配合,从而在倒秧压持板及振动割根洗秧筛二者之间形成一条秧苗通道,调整倒秧压持板的安装高度,可调整该通道的大小。倒秧压持板在工作中起推倒并压持住秧苗的作用以保证秧苗顺利进入通道并保持其在通道中振洗时的秩序。
由于本发明的机动水稻拔秧机,采用了新颖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拔秧效率高、拔秧质量好(不伤苗、不断苗、不漏拔)等明显优点,并且机构简单轻巧,调整维修方便,成本低、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应用。该机还可作为动力机,配上其它配件,配套完成机耕、机耙、机播作业。
现结合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拔秧机的具体实现方式。
说明书附图1为本拔秧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为振筛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3为振动割根洗秧筛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芝勋,未经彭芝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镶板及其构成建筑结构的方法
- 下一篇:与夜视护目镜相适应的警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