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电流或低功耗热催化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6673.7 | 申请日: | 198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8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芄生;董华霞;赵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学院;太原电子厂 |
主分类号: | G01N27/16 | 分类号: | G01N27/16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专利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方抗美 |
地址: |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功耗 催化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供甲烷检测用的低电流或低功耗热催化元件,由管座、管芯,外复具有一定晶形的载体(白元件)及由将白元件表浸渍催化剂所形成的具有活性的黑元件构成,其特征在所说的管芯由基片(1)、铂膜电阻(2)覆盖铂膜电阻(2)外侧的致密隔离层(4)及连接铂膜电阻(2)与管脚(9)的引线(5)组成;黑白元件通过引线(5)的另一端与固定在管座(8)。上的两管脚(9)相连而组成整个元件;元件的载体(6)含有氧化铱的添加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低电流或低功耗热催化元件,其特征在于基片(1)采用表面光洁度好且易研磨、易切割的材质,为了防止铂膜脱离在基片(1)铂膜电阻(2)之间采用钛过渡层引线(5)采用金丝,用银浆将引线(5)与管脚(9)粘接在一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说的低电流或低功耗热催化元件,其特征在于基片(1)采用厚度在100~200μm间的硅单晶片,面积对于低电流元件(L×型)为0.2~0.3mm2,对于低功耗元件(JD型)为0.08~0.1mm2;基片(1)上铂膜电阻(2)冷态(25℃)的电阻值对LX型元件为40~70Ω,对JD型元件为6~9Ω;过渡层钛与铂膜厚度之比为0.05~0.1之间;引线(5)采用的金丝直径对LX型元件为45~60μm,对JD型为15~25μm。
4、一种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元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溅射工艺在大基片(1)上形成多个钛过渡层与铂膜电阻(2),在每个铂膜电阻(2)的引线孔(3)蒸金并按一定的尺寸切割成所需的芯片;
B、将作为引线(5)的金丝一端压焊在引线子(3)上;
C、将两端压焊上引线(5)的芯片经500~900℃的热处理;
D、用银浆将芯片引线(5)的另一端粘连在管脚(9)上形成管芯;
E、在此管芯上再制作隔离层、载体与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和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Al(NO3)9H2O溶于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成含35~40%的Al(NO3)3水溶液,定为1号液;
B、将研磨至分散度符合要求的Al2O3粉末与重量2~3倍的1号液配成浓度,定为2号液;
C、将含有0.1~1%氧化铱添加剂的Al2O3研磨至所需分散度后与等量的1号液搅拌均匀定为3号液;
D、采用通电分解法依次使2号液与1号液在管芯铂膜电阻(2)外侧形成致密的隔离层(4);
E、采用通电分解法,使3号液在致密隔离层(4)外侧形成具有γ晶形的载体(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加热煮沸法制得含2.0~5.0%的Pdcl2水溶液,定为4号液;
B、将含2.0~6.0%的H3Ptcl3水溶液定为5号液;
C、用4号液浸渍载体2~8次通电使元件发红,产生热分解;
D、用5号液继续浸渍载体1~5次,每次通电使元件发红,产生热分解;
E、通电使元件暗红后再通入浓度为10%甲烷使元件激活获得活性;
F、通电、通甲烷,交叉老化后经测试获得合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学院;太原电子厂,未经淮南矿业学院;太原电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6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锯齿槽形的反射式变周期光栅
- 下一篇:壳体开口端取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