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铁路道岔积雪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6727.X | 申请日: | 198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49A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林 |
主分类号: | E01H8/02 | 分类号: | E01H8/0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朱黎光 |
地址: |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铁路 道岔 积雪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铁路道岔积雪的方法及其设备,属于铁路养护专用设备技术领域。
铁路道岔的作用,是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入另一条线路行驶。降雪会给铁路运输造成很大危害,及时清除线路及道岔上的积雪,避免造成机车车辆脱轨或损坏其底部附件,是铁路运输防寒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第22条中明确规定:要提前“检修好除冰雪机具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目前现有的除雪机只能用于疏通线路上的积雪,对道岔内的积雪无能为力,但是,一旦道岔内积雪过多,就无法搬动道岔;道岔失灵,火车也照样被迫中断。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以雪为令”,见雪上岗,抽用人力组织人工扫雪。这个办法效果很差。一九八八年初,北京至哈尔滨的17次特快列车因降雪而晚点近十个小时,而该次列车全程运行也仅需十七个小时左右而已。一九八七年冬,安达至让湖路间的593次列车因降雪被迫停运,旅客困在车站叫苦不迭,严重影响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而且,在国外,铁路道岔的防雪问题也是一个急待解决而尚未解决了的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防止降雪时铁路道岔被雪淤塞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使用一种用于防止铁路道岔积雪的铁路养护专用设备产生高速空气流,并通过靠近道岔钢轨安装的具有狭长条缝状矩形出风口的喷嘴向外喷射高速空气,将正在降落的雪花吹离铁路道岔的活动部分,从而避免积雪淤塞在道岔中间。
本发明不是清理铁路道岔内已有的积雪,而是“防患于未然”,不让降落的雪花飘落进入道岔的可动部分,保持道岔内无雪,使道岔可以正常搬动工作,火车得以正常通行。
本发明的工作介质是高速空气流,高速气流在装置的喷嘴出风口速度达30米/秒,但它对火车运行没有什么影响,对周围影境除噪音外也无其他影响。为确保铁路道岔内没有积雪,高速气流喷射铁路道岔的复盖面,应不小于从道岔的尖轨尖端起算的尖轧长度的三分之二。并且,还可在尖轨的顶部和移动轨的根部两处向上喷射高速空气流,阻止沿着钢轨方向刮来的风,把雪吹进道岔的活动部分里。装置结构简单、实用,生产维护方便,容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发明防雪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防雪装置喷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移动轨端部的喷嘴结构图。
图4是用于移动轨根部的喷嘴结构图。
图1表明本发明的铁路养护专用设备是由产生高速气流的动力源:电机和风机,高速气流的输送和分配装置:通风管道以及狭长条缝状矩形的高速气流出风口:喷嘴与隔板、支架等部件组成。由电机带动风机的叶片旋转而产生的高速气流,经由多通风道分别进入各个通风管,从通风管再进入喷嘴,喷嘴的出口为狭长条缝形,高速空气由此向外喷射而出。喷嘴通过隔板、支架等部件安装在道岔内的轨枕上。
图2中A图为防雪装置的喷射部分结构图,B图为喷嘴的L-L水平剖视图。其中1是喷嘴、2是风道、3是隔板。此图主要反映喷嘴的结构形状。由于火车经过道岔时,钢轨要发生变形,轨枕要下沉,因此,喷嘴形状就设计成扁平向下展开状,避免在火车通过时受到作用力。喷嘴出风口的高为22毫米、长是250毫米,通常是十余个喷嘴为一组,相邻一字排开并尽量靠近钢轨水平安装,但安装距离不能突破铁路的界限规定、即距钢轨的水平距离不能小于60毫米和不得超过轨顶平面25毫米。喷嘴喷射的高速气流的复盖面,应不少于从尖轨尖端起算的2/3倍的尖轨长,由此决定所用喷嘴的数量,来保证达到予期的防雪目的。2是风道即通风管,每个通风管的截面积为5500毫米2,每个喷嘴都有一个通风管道,一组道岔上有几个喷嘴就有几个通风管道,而通风管道与风机之间由“多通”进行联接。所谓“多通”是在常用的通风管道部件“三通”、“四通”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个通道。喷嘴、“多通”使用薄钢板焊接制造,通风管道
则除了用薄钢板焊接外,也可以用帆布、橡胶等柔性物质制成柔性通风管。3是隔板,它的作用是阻止喷嘴下方的雪花被吸入(或吹入)高速工作气流中而夹带卷入道岔内。
风机可选用风压是300毫米水柱(约合3千帕斯卡)的普通风机。由于道岔的长度不一样,所需喷嘴的数量也不一样,风机的风量根据喷嘴的个数来选定。每一个喷嘴所需要的风量是0.165米3/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林,未经杨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7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