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络磁灸仪无效
申请号: | 88106852.7 | 申请日: | 198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3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旗;王燕春;佟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旗 |
主分类号: | A61N1/42 | 分类号: | A61N1/42;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首都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博超 |
地址: | 北京市东单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络 磁灸仪 | ||
本发明属于医疗仪器技术领域。
在所属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方面,分别描述如下:
1.磁片贴附疗法:即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贴附一定磁场强度的磁片,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此种疗法对人体无灸疗(热)的物理能量作用,并且磁场的强度及作用于穴位的深度不可调整,且无频率的变化,只有一种能量作用于人体穴位,即磁能。
2.电磁疗法:由电能转变成磁能,治疗人体相应病变部位,这种方法所用装置的磁头体积大,不能针对穴位。
3.电热灸疗法:是利用电热作为热源而施灸,这种疗法只有热能作用于穴位,而无磁能。
4.艾灸疗法:是用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疗法,燃烧艾叶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环境,热量不易控制,容易烫伤皮肤。
本仪器的发明将创造一种热灸与电磁相结合作用于经络穴位的疗法,其目的在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经络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灸法、针法统称为针灸疗法,它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采用,有极好的防病治病作用,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官能篇》提出“针所不为,灸之为宜”,历代医家根据临床总结,对灸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经验,明代李挺在《医学入门》一书中写到:“凡病药之所不及,针之所不至,必须灸之”。
灸法不但能冶病,而且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功效,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三十卷有载:“膏盲俞无所不治,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扁鹊心书》中提出:“人于无病之时,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生长,亦可保百年寿矣”,运用灸法预防中风,《针灸大成》则主张“便宜急灸三里,绝骨”。
灸法与针法同是以经络为基础的两种治病方法。但是由于灸法操作不方便,温度不能控制,污染环境,近年来人们对灸法的临床及研究较少。
一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都伴随着电现象,电动生磁,磁动生电,经大量的实验证明人体经络穴位与人体非经络穴位有明显不同的电磁现象存在,有实验表明,人体在高频辐射场作用下,全身穴位产生较周围皮肤更强的电晕,并可拍照,当用X射线衍射法拍摄人体体表磁场时,发现穴位又是磁场的聚结点,磁场最强,带电量最大,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其经络磁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反之,将失去这种动态平衡。
本发明是制造一种针对人体经络系统进行电磁、电热灸疗法的仪器。
该仪器是由电源电路、脉冲发生器或微电脑、传感器驱动电路、磁温传感器及整机时间自动工作控制器组成。
电源电路为脉冲发生器或微电脑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及电压,使脉冲发生器能正常工作。
脉冲发生器或微电脑,可产生多种频率及波形的脉冲输出,通过最佳频率与占空比的配合,有效地控制传感器的磁束强度及温度,由此向传感器趋动电路提供多种脉冲信号。
磁温传感器由圆柱形的磁介质和线圈组成,用医用电极胶贴在人体所需治疗的经络穴位上,由传感器的中心磁介质发出一束磁束,传感器接触人体的部分为一个圆形温度传感面。
传感器驱动电路将脉冲发生器或微电脑产生的脉冲信号放大,从而驱动磁温传感器正常工作。
本仪器通过微电脑或脉冲发生器产生多种波形,并通过调整脉冲频率及占空比,从而有效地控制或改变输出的磁束强度及温度,由于不同年龄不同体形及人体距体表的距离不同,本仪器可以调节传感器中心磁束射入人体穴位的距离,使之能有效地作用于穴位,由于没有机械性物质刺入体内,可避免人体受到机械性损伤和感染射入人体穴位的磁束为隐性传感,无任何痛苦,适于惧性扎针的成人及儿童;采取多种脉冲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脉冲频率及波形。
灸法是用热能作用于经络穴位,从而调整经络及脏腑失去的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温度调节及控制是关键,温度过低达不到治疗目的,过高会烫伤皮肤,而不同年龄的人皮肤耐热程度均有很大差别,就是同一人体的不同区域,耐热程度也不相同,这就要求仪器能有效地控制调节直接接触皮肤的磁温传感器的温度。本仪器通过选择最佳频率及占空比来调节控制温度。
本仪器的磁温传感器是由线圈和磁介质组成的。通电线圈的磁场强度取决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强度,线圈匝数增加,可使磁场强度增加,但将导致磁温传感器的体积增大,而给临床实际应用带来许多困难,使其难以有效地针对穴位,本发明通过采用最佳的脉冲频率及最佳的占空比,能有效地控制传感器的电流,使得传感器体积小、效率高,因而能准确作用于经络穴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微电脑电路方框图;
图3为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旗,未经王燕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含氮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
- 下一篇:闪烁探测器温控自动稳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