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用供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88107469.1 | 申请日: | 198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4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3-21 |
发明(设计)人: | 石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贵春 |
主分类号: | H05B41/26 | 分类号: | H05B41/26;H02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淑芳 |
地址: | 香港北角堡垒***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供电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照明用的供电电路,尤其是涉及,但不限于荧光灯供电用的电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用的供电电路,它包括一个可用来提供一直流电源的电源,一个由直流电源供电并包含一感应线圈的振荡器电路,以及一个具有一个连接到照明设备的次级绕组和一个由感应线圈构成的初级绕组的变压器。
振荡器电路最好包括一个晶体管,感应线圈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端和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晶体管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和电容连接到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第二个感应线圈,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接有一个电容。第二个感应线圈最好在变压器上构成第三个绕组。
该电路最好再包括一个使照明装置得到基本上是恒定的供电电压幅值的反馈电路。该反馈电路提供一个控制电压以控制振荡电路供给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控制电压可加在上述晶体管的基极上。反馈电路可包括一绕在变压器上的用于检测施加到照明装置上的电压的第四个绕组。这第四个绕组最好跨接在整流电路的两端,整流器的输出被用作提供给振荡器的控制电压。整流器的输出在供给振荡电路之前最好先放大。整流器的输出可施加到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第二个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形成第一个晶体管的基极和直流电源一端间的连接。第二个晶体管最好是一个连接在上述基极和直流电源的负端间的pnp晶体管。
电源最好包括在第一端提供直流的整流器,此第一端经由一开关连接到振荡电路。电源还可包括一个当电源连接到交流电源上时将整流器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以及在交流电源万一发生故障时将电池的输出作为电源的输出的继电器。电池可再充电,并连接成可以从整流器充电,因而每当电源连接到一交流电源上时,电池就被充电。
现在通过举例的方式,参照实施例的电路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加以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
附图所示的供电电路10是用于照明装置诸如荧光管12的。电路10包括一个可用来在接线端16处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14,一个由直流电源供电并包含一感应线圈L1的振荡电路18,以及一个具有连接到照明设备12上的次级绕组22和由感应线圈L1构成的初级绕组的变压器20。
更具体地,电源14带有用来与一交流电源连接的两个接线端24。一个二极管电桥26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以便在接线端28处提供直流电。跨接在两接线端28的电容C1对经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以便在接线端16处提供一直流输出。
电源14在接线端30处提供第二个输出,它为可充电的电池组32提供充电电流。在接线端30处的充电电流是npn晶体管T1的发射极电流,晶体管T1的集电极连接到接线端16处的经整流、滤波的直流电源。晶体管T1的基极加上一个电压,此电压是由互相串联后跨接在两接线端28之间的电阻R1和齐纳二极管Z1决定的。电容C2与齐纳二极管Z1并联。于是,在电阻R1、晶体管T1、齐纳二极管Z1和电容C2的公共端34就提供了一恒定的电压。这就对电池组32提供了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二极管D1的作用是防止电池组32通过电源14放电。
电源还包括一个具有跨接在整流器26的直流电源两端的绕组J的继电器。该绕组控制开关S1的状态。开关S1有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接线端16处的直流电源和电池组32的正极并且在接线端36处有一个输出端,它通过第二个开关S2连接到接线端38,它构成振荡电路18的正电源。电容C6进一步平滑接线端38处的电压。
附图所示是没有电流流经绕组J时开关S1的状态。图中开关S1是处在开关S2闭合、将振荡器18连接到电池组32的状态。在有电流加到绕组J的情况下,开关S1变换到另一个状态,在此状态,当开关S2闭合时,振荡器由接线端16处的直流电源供电。
在正常情况下,即当供给接线端24的交流电正常供电时,从上面所述显而易见,直流电将流经绕组J,开关S1处在从接线端16可得到直流电供应的状态。此时电池组32将通过晶体管T1充电,除非它已经充足了电。
万一出了任何事故,诸如断电或接线端24断接,开关S1就转到如图所示的另一状态。由电池组32对振荡器18提供直流电源。
振荡器18是基于晶体管T2的基础上的,晶体管T2是一个npn晶体管,其集电极通过绕组L1连接到接线端38。晶体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3跨接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基极也通过相互并联且与变压器20上的第二个绕组L2串联的电阻R2和电容C4连接到接线端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贵春,未经石贵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7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