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钴镍基合金无效
申请号: | 88108467.0 | 申请日: | 198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0901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01 |
发明(设计)人: | 程世长;林兆杰;贾维国;俞茂德;宋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本溪钢铁公司一钢厂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光祜 |
地址: | 北京市学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钴镍基 合金 | ||
本发明属于镍基合金。主要适用于高温下能抗氧化、抗燃气腐蚀等关键部件,如柴油机预燃室喷咀、柴油机电热塞保护外套等。
为提高柴油机的效率,务必提高其工作温度。这样,预燃室喷咀等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等;同时,从成本和使用效果考虑,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等。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RA333合金作为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和柴油机预燃室喷咀的材料。该合金为镍基合金,但含有3%的钴,因而使合金的成本明显提高。
美国专利US4227925为焊接结构用耐热合金。主要适用于核反应堆。该合金不含钴,避免了由于钴进入氧化皮在受到辐射后产生的问题。另外,钨、钼含量很高,合金元素的总含量也较高,成本较贵,冷热加工性能也较差。
美国专利US4110110是一种在高温下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镍基合金。主要适用于低氧分压的气氛中,如氦气、氩气或真空下使用。该合金的不足之处是Mo、W含量高,冷热加工性能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高温强度和良好的抗高温腐蚀的无钴的镍基合金,这种合金不仅使用性能好,而且冷热加工性能也都比较好。
根据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镍基合金,其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01~0.15%,Si≤0.5%,Mn≤0.5%,Cr23.5~25.5%,Fe13~17%,Mo3.0~4.0%,W5.0~7.0%,Nb0.15~0.30%,Al0.2~0.5%,Ti0.2~0.5%,B0.001~0.1%,Zr0.001~0.1%,Ce0.001~0.1%,余为Ni。
成分设计时,钢中各元素的作用及其含量范围作了如下的考虑:碳的加入起到强化基体和稳定组织的作用,碳与铬、钛、钼、钨等元素形成碳化物,改善了热强性。为此,碳含量应大于0.01%;但含碳量过高时,会引起粗大碳化物对热加工性能不利,因而限制为≤0.15%。
硅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对冶炼中的脱氧起积极作用,但硅量过高时,增加了夹杂物,有损于热加工性能,而且对焊接性能不利,所以确定硅≤0.5%。
铬是该合金的重要元素,它能保证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铬的碳化物使合金强化,一般在20%以上;但当铬含量超过26%时,热加工性能恶化,合金的组织也不稳定。故铬含量以20~26%为宜。
在该合金中,铁的加入是为了降低成本,但它有损于合金的抗氧化性和高温抗腐蚀性,降低材料的高温强度。为了保证合金组织的稳定性及高温强度等,铁的含量以10~20%为宜。
钨、钼都是大直径原子的元素,它们在强化合金基体的同时,还形成碳化物,明显地提高合金的高温瞬时力学性能和高温持久强度。但加入量大时,导致热加工性能恶化,而且成本提高。
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它能有效地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并且能细化晶粒,改善热加工性能,提高合金的疲劳强度。
铝、钛的加入目的是使合金中能形成Ni3(Al、Ti)型的强化相,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同时,铝在冶炼中能起到脱氧作用。
合金中加入适量的硼能强化晶界,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但过量的硼会导致合金的塑性下降,热加工性能恶化,而且容易引起焊接裂纹。为此,硼含量限制在≤0.1%。
锆是一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能显著地提高合金的持久强度。
加入稀土元素铈,可以改善钢锭的表面质量,细化钢锭结晶组织,减少枝晶,从而也改善钢锭的热加工性能;铈在细化晶粒的同时,消除了硫、磷等有害元素在晶界的富集,消除了硫或铅、砷等低熔点化合物;稀土还使夹杂物球化且尺寸变小,使碳化物分布趋于均匀;它还使合金中的含氧量大大降低,从而明显地改善合金的高温塑性,提高热加工成材率。加入稀土铈后,还能改变合金表面氧化物的结构,使氧化物呈球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加入的稀土含量以小于0.10%为宜。
本发明可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或非真空中频感应炉冶炼+电渣重熔。热加工采用锻造开坯,开锻温度为1100~1200℃,终锻温度>1000℃。热处理制度为1050~1150℃固溶处理。
本发明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高温强度,同时,高温塑性好,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性能。800℃瞬时抗拉强度≥300牛顿/毫米2,800℃1000小时持久强度≥80牛顿/毫米2,900℃氧化增重速度≤0.080克/米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本溪钢铁公司一钢厂,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本溪钢铁公司一钢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8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合金注入法输粉器
- 下一篇:快干铸铁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