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干法脱腥保溶大豆蛋白粉无效
申请号: | 88108468.9 | 申请日: | 198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0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丛岩;李荣和;李鉴;隋少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李鉴 |
主分类号: | A23L1/211 | 分类号: | A23L1/2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干法脱腥保溶 大豆 蛋白粉 | ||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为食品加工中的大豆深加工技术。
国外生产保溶性脱腥豆粉的方法较多,但均属湿法脱腥。即将黄豆磨成豆浆后,再经脱腥处理。其代表为美国专利4137339号,日本专利昭61-37076号。国内以黑龙江省双城儿童食品厂的直接加热法及1983年浙江省临海乳品厂鉴定的闪蒸法为代表。其弱点为:(1)能源消耗高。每生产一吨豆粉,约需蒸发9吨水,由于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保水性,所以在蒸发过程中,耗能更为严重。(2)黄豆利用率及蛋白利用率低。(3)脱腥效果稍差。(4)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及建厂投资额大。近年来,虽有改进,但亦脱离不了加水或加水蒸汽脱腥范筹。在水介质环境,导致蛋白变性加剧其典型代表为日本专利昭59-140845号及日本专利昭60-114159号,国内今年6月份鉴定的超微全脂脱腥豆粉,亦属此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解决湿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豆脱腥工艺进行了彻底改进,改用全干法脱腥、生产。由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加水及水蒸汽,无需消耗能源去蒸发外加水份,避免外加水份造成的水溶性蛋白流失、蛋白变性及脱腥难度,而使工艺简化,生产成本及建厂投资明显降低。
本发明的保溶脱腥豆粉生产方法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征是:(1)在整个脱腥及生产过程中不外加水及水蒸汽,采用全干法脱腥,利用瞬时高温、加压,并迅速减压达到脱腥效果。其时间为1秒~5分钟,温度为100℃~220℃,压强为。1013.25PA→101.325PA。
由于整个过程采用全干法,节省了蒸发外加水份所消耗的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不增加生产过程中的水份,减弱了脂肪氧化酶的催化作用,抑制了豆腥味的生成,改善了脱腥效果。
由于没有外加水份,减少了游离氨基酸与多糖结合形成不可溶性蛋白的机率,所以明显地提高了黄豆及蛋白的利用率。
大豆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程度,与水蒸汽的存在显著相关,特别是用蒸汽加热时,溶解度明显降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用水蒸汽,可减少蛋白质变性程度,提高NSI值。
取消了蒸发水份所用的大量设备,简化了生产工艺,使生产成本及建厂投资明显降低。
(2)在此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黄豆,需先经予处理,其方法是在加工温度不超过80℃的条件下,进行半脱脂。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保质期,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产品的加工性能又不受影响。
本发明与现有生产方法比较,其优点及效果为: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仅相当于国内现有方法的1/3~1/7。生产成本仅相当于市售脱腥豆粉的1/1.5~1/3。黄豆利用率可达80%以上,蛋白利用率接近100%。另外,建厂投资低,建年产900吨产品生产线,设备投资仅为10万元,相当于国内同规模脱腥豆粉生产线设备投资为1/5~1/10。采用本发明,由于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产品能保持较高的NSI值,蛋白变性率低,所以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李鉴,未经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李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84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复合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新型高强水泥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