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缝金属管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8886.2 | 申请日: | 198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53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7-04 |
发明(设计)人: | 斯提格·爱立克·罗森格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匹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12 | 分类号: | B21C3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建成 |
地址: | 瑞士CH-3***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金属管 制造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系关于螺旋缝金属管的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将金属带输入一形成头,将边缘相接而形成一螺旋缝,藉此以制造金属管已为人们所知。该缝可由成型的带缘锁咬而形成(如在SPIROMATIC锁缝机中所形成一样),带缘亦可用对焊的方式接合。
焊接管制造相当不便,且焊缝常会裂开,尤其当带料具有充分挠性、制成之管具有弹性之时更是如此。
锁缝金属管缺点之一是使用时不够水密,除非施以一连续性的密封料,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由一金属带料制造螺旋缝管子之方法与机器,上述各种缺陷至少可因之减轻。
本发明由金属带材制造螺缝管之方法包括:
将金属带边缘预处理;
将金属带输入一大致呈筒状的形成头,以将准备好的带缘相互以交叠方式密接;
用一套内、外电极辊装置将叠缘加以焊接;以及
将至少一个导线股围绕旋转电极以穿过诸辊与带之间,并由此连续提供新鲜的电气接触。
导线股最好包括一铜线,自一供应线圈供给,绕过一辊,经一清洁装置,再绕过另一辊,然后废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以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其构成是:该金属带乃输入一大致呈筒状的形成头中,以使预备好的带缘相互交叠而密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内、外电极辊用以将该叠缘焊接一起,并有用以将至少一个导线股绕过旋转电极、穿经诸辊与带料之间、以连续提供新鲜的电气接触面。
现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1为本发明机器的一个侧立面图,该机系用以制造螺旋缝金属管;
图2为图1之平面图;
图3、4为一金属带导件的详图,图4为循图3中Ⅳ-Ⅳ线所作截面;以及
图5为一详图,表示一对电极辊。
参阅附图,此项机器包括一驱动单元10,具有驱动辊11,将金属带料12自一解圈器(未示)拉出送入一成形头13中,带料即在其中形成一螺旋缝金属管14。
驱动单元10的动作与SPIROMATIC管子形成机相仿,例如英国专利第1,034,421号中所述,成形头13的构造亦相仿佛。然而在本发明机器中,带料系藉焊接而成管,并非如早先该专利中藉咬接而成锁缝管。
在穿经驱动单元10时,带12边缘15之一藉助略做偏移的部分15A而变形,如图4中所示。带在所形头中旋绕而出,其边缘藉电极辊16、17焊接一起,如此形成之管,自成形头侧方旋转而出。
依照本发明,一直径约2mm的清洁铜线18,自一供应鼓19向上拉出,越过惰辊20、进入驱动辊21之间,在到达并卷绕于下电极辊16之前,越过辊22。铜线随后越惰辊23向上、穿经一线刷清洁装置24,再绕过惰辊25与上电极辊17。在由牵引辊26经一通道27送到一废料斗(未示)之前,复绕诸辊25A而过。藉驱动与牵引辊21与26的相关动作,使铜线18确保了合宜的张力,再由气缸活塞装置28的辅助使线不致松弛,该装置并与驱动牵引诸辊之控制感知器相辅而设。
驱动单元10与形成头13装在一基座29上,馈线机构则装于一设有控制板31的可枢动基座30上。
参见图5,可以看到铜线18乃夹在电极辊16、17以及金属带12的叠线15之间。电流脉冲经辊与铜线而实施焊接。铜线连续提供了与金属带间清洁的电气接触。此节较传统方式中欲焊的金属与电极辊间之直接接触大有改良,否则就会染污了辊子表面,从而需要不时地加以清洁。再者,在有涂覆的金属如镀锌钢片需要施焊时,使用铜线可以大大减低镀锌薄层所受的损伤。
铜线18离舱19时十分清洁,在其首次绕过辊子16时,多少受到些污染,但此线在经过线刷清洁装置24之后,认为仍可适于第二度绕过辊子17;是以该线可回去再度使用,而无需再来一次清洁手续。
焊接作业以采取缀焊(stitch-welding)为佳,该法系藉将一脉冲电流通过电极,以产生一连串的短焊接(例如2mm长)而由更短段落的空隙(例如1/2mm长)加以间隔,但此项空隙立即由受焊段邻接端间所延伸的熔接作用予以密封,如此有效地形成了一个完全水密的焊缝。
在图3、4中可见大致呈Z形的导杆32,此一配置于电焊前将交叠的带缘15加以精确的放置,至为重要,而导杆上部的异形可以调节以产生良好的精确度。焊接点的接触区要正确而均匀也至为重要,铜线张力之均匀有助于尺寸之准确,在通常电极辊位置之可调性以外多了另一帮助。上辊17最好能装在一可枢动臂34上,不但是为了可帮助准确调整,亦使辊17得以升高而利于每一成管操作的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匹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史匹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8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