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钨电极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8109061.1 | 申请日: | 1988-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9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殿臣;富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27/04 | 分类号: | C22C27/04;B23K9/16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佩琦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电极 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气体放电灯、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切割、喷涂、熔炼等方面的电极材料。
目前,作为气体放电灯的阴极或用于气体保护焊等方面的电极,大都采用钨钍材料,有的采用钨铈材料。
钨钍材料有强放射性,它不仅危害操作者的健康,而且污染环境。钨铈材料,虽然没有放射性的危害,但作为交流氩弧焊电极,以及大功率气体放电灯的阴极与钨钍相比仍存在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情况。
日本近几年研制了钨钇电极材料,组份中含0.3~3%Y2O3,余量为钨。其生产工艺是把硝酸钇溶液添加到钨粉中,然后在氩保护下于300~500℃使添加剂分解,再于900~1100℃温度下用氢还原(公开特许公报(A)昭62-146236)。该工艺比通常的钨粉还原工艺增加了氢保护下分解和高温再还原工序,使其生产成本增加。美国公开的一种稀土钨材料,各种碱金属化合物和各种氧化物的含量以及生产工艺也与本发明不同[United States Patent Office Patented May 1,1965 2,744,18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复引弧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电极材料,并提出一种新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研制的电极材料,其组份中至少包括一种以上0.3~3%的Y2O3,La2O3,Nd2O3,Gd2O3等单一稀土氧化物和0.2~1%的K或Na等金属化合物,余量为钨。
本发明研制的电极材料,其另一种组份是:至少包括一种以上0.3~3%的Y2O3,La2O3,Nd2O3,Gd2O3等单一稀土氧化物和0.2~1%的Ba、Sr、Ca、Mg等碱土金属化合物,余量为钨。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把单一稀土氧化物制备成硝酸盐溶液与硅酸钾溶液混合(另一种组份是:把单一稀土氧化物制备成硝酸盐溶液与硅酸钾、硝酸钡溶液混合)添加到WO3中,调成浆状,加热蒸干或者把溶液喷洒到WO3中。然后在250~850℃加热使加入WO3中的盐分解成氧化物。
b.把WO3在530~650℃用氢还原成WO2,再于680~900℃把WO2还原成W份。
c.钨粉经压条,900~1200℃予烧结、熔断电流的70~92%的温度下垂熔烧结,旋锻成各种规格的圆棒。
用以上工艺生产的电极材料,引弧性能好、电弧稳定、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1
钨钇电极材料,组份:2%Y2O3、 0.4%K2SiO3,余量为钨。将Y2O3制备成硝酸钇溶液,与硅酸钾溶液混合,添加到WO3粉中,经充分搅拌,加热蒸干,在350℃温度下裂解5小时,冷却后过80目筛。把经以上处理的WO3先于530~650℃温度下用氢还原成WO2,再于680~900℃用氢把WO2还原成钨粉。
将所得钨粉压制成重700克,体积为12.5×12.5×430(毫米)的方条,经1200℃予烧结40分钟,在熔断电流的90%的温度下垂熔烧结40分钟。将钨条加热到1500~1550℃保温20分钟,旋锻成各种规格的圆棒。
钨钇电极氩弧焊、等离子焊性能:
对比电极材料为含1.8%CeO2的钨铈电极材料(上海灯泡厂生产)规格:钨钇、钨铈均为φ4.0毫米的磨光棒。
(表见文后)
实施例2
钨钇钡电极:组分含1.5%Y2O3、0.4%K2SiO3、0.5%BaO,余量为钨。把BaO换算成Ba(NO3)2的量,溶于纯水中。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钨钇钡电极氩弧焊、等离子焊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9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